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杜苗 郑家旺报道:10月11日,房县创文办联合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县城管执法局在县城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劝导举牌接力活动。活动创新以柔性执法模式引导市民告别交通陋习,为广大市民营造文明安全的出行环境。
创新形式:从“罚”到“劝”,柔性执法传递温度
不同于以往单一罚款或口头教育,本次活动创新“举牌劝导”模式。针对摩托车(电动车)车闯红灯、逆行,驾驶员未佩戴安全头盔,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行为,执勤交警和文明志愿者会引导当事人至安全区域,由交警陪同,让其手持“我不礼让行人,大家不要学我”“我不戴头盔,大家不要学我”等宣传牌,参与10~15分钟的现场劝导。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违法者从“被动受罚”转为“主动倡议”,在亲身参与中认清交通违法风险,深化对文明出行重要性的认知。
现场直击:从尴尬到认同,换位思考触动人心
活动现场,市民张先生因未戴安全头盔被劝导,起初面露尴尬,但手持“骑行请戴头盔”宣传牌站立十分钟后,他坦言:“站在路口亲眼观察,才真正理解交警同志的辛苦,也明白了不戴头盔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这种‘亮相’比罚款更让我长记性。”
不少市民也被这种劝导方式吸引,纷纷驻足。带着孩子的李女士表示:“举牌劝导不生硬、不对立,既让违规者自我反思,也向周围人提了个醒。对孩子来说,更是一堂直观的交通安全教育课。” 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路口的交通秩序也因此变得更为井然。
活动成效:小切口带动大文明,共治共享渐成风尚
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负责人强调,柔性执法不代表放松监管,其核心是提升市民的守法自觉。下一步,将建立“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常态化执法机制,将此新模式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在全县各主要路口持续推行,进一步增强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让“文明出行、安全回家”成为市民朋友的自觉行动。
县创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以“小切口”推动“大文明”,打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通过探索更人性化、更具感染力的宣传方式,既体现了对交通违法者的换位教育,又有效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向全社会传播文明健康生活理念,不断形成文明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