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住房是民生之要、民生之基。住房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从“有房住”到“住好房”的历史性跨越。
姜文凤是姚坪乡庆口村二组的村民,以前居住在库区滑坡体上的危房里。2017年,国家实施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她和村民们告别危房,一同搬进了新建成的移民小区。新的小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完善,为她经营小超市提供了便利条件。姜文凤说,搬进新房子,生活就要有新变化。 这些年,丈夫在外务工,她在家里经营着小超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王玲是城关镇小西关社区居民,2022年,她们全家从窑淮镇东沟村搬进了县城,入住到穆青学府小区; 今年,她领到了房屋《不动产权证》。“拿到这个证,心里格外高兴。”王玲说,如今生活的小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和乡下的老家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住进了新的小区,就要有新的发展,她和丈夫打算用双手把日子过得更加美好。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围绕拓空间、显特色、优品质、强功能,着力构建宜居宜人宜养的山水园林县城,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坚持打造疏密有度的宜居空间。遵循历史脉络,顺应自然格局,凸显山水特色,优化县城理想空间结构,突出“南城北产、组团发展”,老城组团以城市更新为重点,改造老旧小区3574户,新建高品质住房4346套,构建显山露水、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间。建设完整社区,疏解人口密度,由2.8万人/平方公里降至1万人/平方公里;新城组团依托西关老街,打造城市会客厅,吸纳新市民落户,由0.6万人/平方公里增加至0.8万人/平方公里。坚持打造便捷舒适的宜人服务。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搭建全省首家县域住房供应链平台,入驻房企17家,上链不同层次住房4539套;按照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质量检测、文化建设“五统一”标准建成教联体33个,城区新增学位3000个;建成运营县卫健系统医卫信息化中心和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超声等5平台,心电图、CT、DR、病例等检查结果实现县乡同质互认。坚持打造绿色低碳的宜养生态。践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微循环”理念,一体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快慢交通体系、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数公基”等项目,新建口袋公园、城市驿站7个,新增绿地3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