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一座城的变迁】双节乡情浓 房县味道香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刘晶晶 秦珊珊报道: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团圆的喜悦里总少不了家乡味道的牵绊。在房县,千年黄酒的醇厚甘甜、特色山珍的鲜香浓郁,不仅填满了节日的餐桌,更藏着代代相传的匠心与游子心底的乡愁。

在房县城关镇三海村,“将进酒”酒坊里弥漫着甜醇的酒香。今年五十多岁的邓兆云,酿造黄酒已有二十多年。

房县黄酒的独特,全在酒曲这 “灵魂” 里 —— 而这酒曲的奥秘,竟能追溯至《诗经》。书中记载的 “游龙” 植物,正是如今酿酒必用的蓼草花。从数千年前先民酿酒的智慧,到如今邓兆云手中的传承,蓼草花始终是房县黄酒不变的 “风味密码”。

“我们这儿做黄酒全都是用我们本地的原料,糯米、蓼草,还有曲子,做酒的水是用我们这里挖的水井,地下的农泉水做的,酒才香才好喝。”

本地的糯米,本地的蓼草,再加上本地的水,这便是房县黄酒风土的奥秘。

“我们的黄酒全都是老顾客。都自己上门来拿,拿了给在上海、广州、浙江(打工的人),给别人带下去。说这家乡的酒好喝得很。”这一坛坛黄酒,跟着游子的行囊去往天南海北,成了能化解乡愁的“液体家书”。

邓兆云说她的做酒启蒙老师,是她的公公。这门手艺,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老的做不了了,我说你们老了我们来接手,我们来做。”邓兆云说道。一句朴实的“我们来做”,是承诺,更是责任。

邓兆云告诉记者,“做酒泡米三个小时,再蒸半个小时,蒸完晾半个小时,再继续发酵三到四天。最后做到黄酒的味道,最少三个月才可以出售。时间不能多也不能少,在时间上一定要掌握住,时间差一点味道就会变。”

三个月,是风味的沉淀,更是匠心的守候。与古朴酒坊的静谧沉淀不同,房州味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房州味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世玖:“今年“双节”的市场需求远超预期,早在节前,我们的十一预订订单总额就已突破500万元,节日期间,日均发货量稳定在3000件左右,是平时的三倍多。”

房县小花菇因其肉质厚实、香气浓郁,被誉为“菇中翘楚”,一直是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在初加工车间里,菌菇的鲜香弥漫整个空间,工人们正忙着对小花菇进行人工挑选。

房州味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长邢勇:“车间正在进行对小花菇的人工挑选,我们的小花菇经过机器初筛后,还要人工挑选去除杂质,所以我们小花菇的品质很好,也正因为车间内的严格把控,所以客户的回购率非常高。”

为贴合双节消费需求,公司还专门推出 “房县中秋礼盒”,将小花菇、香菇、木耳组合打包,满足消费者 “一站式购齐特产” 的需求,成了销量最高的爆款产品。

房州味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清兵表示,为了应对销售高峰,我们提前开始了备货和生产计划调整,一方面与本地合作社和农户紧密合作,确保原材料源头的高品质和稳定供应,另一方面我们的电商团队和线下渠道也通过直播带货、平台促销、礼盒定制等多种方式精准触达消费者。房州味道将继续严把质量关、深耕品牌建设,让源自房县绿水青山的自然珍品香飘更远。

一壶黄酒,藏着《诗经》的古韵与祖辈的古法;一盒山珍,裹着房县的山水灵秀与现代匠人的真心。这个双节,无论你身在何方,这份来自故乡的味道,都是心中最温暖的牵挂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酒” 香,万里同 “菇” 芳。

(责任编辑:刘晶晶)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