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陈 报道:8月下旬的化龙堰镇汤峪河村依旧暑气未消,千亩西瓜基地里却已是一派抢收景象。翠绿藤蔓间,“高甜小王子”“8424”等晚熟品种西瓜挂满瓜垄,村民们顶着午后30℃的气温,腰间别着竹刀穿梭田间,将一个个成熟的西瓜从藤上摘下,装进竹筐再抬上货车,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脸上的笑意。
“今年天旱了阵子,多亏基地的膜下滴灌,瓜没受啥影响,甜度还比去年高!”62岁的村民张桂英擦了擦汗,手里的竹刀刚在瓜蒂处划下,“你听这声儿,‘咚咚’的就是熟得正好的,刚才农技员测了,糖度能到14度,咬一口满嘴甜。”她指着自家5亩瓜田说,往年自己种瓜没技术,一亩地顶多收3000斤,现在跟着合作社种,亩产翻了近一倍,“光卖瓜能挣4万多,在基地打工还能再赚1万5,日子踏实得很。”
田间公路上,来自十堰、襄阳的3辆冷链货车正有序装车。“我们跟合作社签了半个月的订单,每天拉20吨回去,商超里一上架就被抢着买。”十堰客商王建军蹲在车厢边,随手拿起一个西瓜检查。“汤峪河的瓜皮薄、瓤红,还耐放,客户反馈特别好,下次还来。”村合作社负责人周立典补充道。除了线下外销,电商平台也没落下,每天打包发往上海、广州的西瓜超5吨,“最远的订单寄到了黑龙江,客户说就想尝尝房县的甜西瓜。”
说起种瓜的底气,周立典提到了村里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前村民单干,选种乱、卖瓜难,现在合作社统一供苗、教技术,还帮着找销路,大家只管安心种。”目前,全村230余户村民加入种瓜队伍,其中32户脱贫户靠种瓜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下一步,我们打算趁着瓜季尾巴,搞个小型采摘活动,让城里游客来体验摘瓜乐趣,再带点西瓜、土鸡蛋回去,让‘甜蜜产业’多赚一份钱。”
夕阳西下,最后一车西瓜装好发车,村民们收拾好工具往家走,田埂上留下一串串沾满泥土的脚印。在汤峪河村,这千亩西瓜地不仅结出了甜果子,更结出了村民们的致富希望,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增收密码”。
一审 王一天
二审 程艳
三审 龚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