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8月19日至21日,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主办的湖北地理标志“底蕴寻源·问楚水”新闻行活动顺利举行。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十堰市丹江口市、房县,寻访当地特色地理标志,以镜头记录品牌故事,用笔触书写产业振兴新篇章。
丹江口翘嘴鲌:生态养殖赋能品牌价值
“好水出好鱼”。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标准,近年来,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丹江口市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大力进行技术创新。采访团首站抵达丹江口市金陂水产养殖场,实地考察丹江口翘嘴鲌苗种繁育基地,了解翘嘴鲌生态循环水设施渔业养殖。丹江口翘嘴鲌于2008年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首个认定的活体鱼类地理标志,凭借优良水质和科学管理,成为湖北水产品牌的代表之一。
“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丹江口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赋予了丹江口翘嘴鲌“鲜、嫩、甜、爽”的独特风味,目前,翘嘴鲌产品遍布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与盒马鲜生、沃尔玛、大润发、胖东来等各大线下线上渠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欧盟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房县黄酒:千年技艺酿就文旅融合新典范
在房县土城镇花田酒溪・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记者团参观了黄酒文旅融合小镇和黄酒历史博物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与40余口终年不涸的山泉构成优质酿造环境,再配上本地独有的“三寸糯”糯米,为房县黄酒的卓越品质奠定了天然基石。黄酒村创新推行“企业+合作社+小作坊”的经营模式既守住了传统酿造工艺的根与魂,又实现了对黄酒质量的全链条严格管控。地理标志的成功认定,为当地黄酒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这枚小小的红色标识,如今已成了酿酒户们打开销路的“金字招牌”,让房县黄酒的特色与价值被更多人看见,更实实在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酿造户256户,黄酒产量达600万斤,产值突破6000万元。
随后采访团一行到访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和庐陵王酒业有限公司,地理标志极大地提升了黄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等业态发展,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文旅饭”。地理标志产品承载的文化价值,正通过文旅融合逐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激活了乡村发展的蓬勃活力。
房县香菇与房县黑木耳:小菌菇撑起“共富伞”
新闻行最后一站聚焦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肉厚、味鲜、香气浓郁;黑木耳胶质丰富、口感爽脆,这都得益于房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栽培技艺。”白鹤镇黄杨村的椴木生产基地技术人员自豪地介绍。
在包装车间,现代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正熟练地对香菇、黑木耳进行分拣、包装。一朵朵形态饱满的香菇、肉质厚实的黑木耳经过严格筛选后,被装入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精美包装中,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打开了海外市场销路,出口至东南亚、欧盟等地,真正实现了“一朵菇香飘世界”。
目前,湖北省共有地理标志产品336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53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第四。“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等14件地理标志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赤壁青砖茶”“蕲艾”等6件地理标志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湖北地理标志正以其独特的生态底蕴、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为地方产业发展贡献品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