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代新成 | 鸟趣

我向往山林中小鸟的生活,想飞就飞,想静就停立树梢之上,无所畏惧,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春天,家乡的小鸟静静等待春暖花开,轻快歌唱;冬天,猫在巢穴昏睡做美梦。小时候,我们偷偷掏鸟窝、烧鸟蛋、吃捉小鸟玩,爷爷告诫我们,捉小鸟手会颤,吃鸟蛋人会变笨,还讨不到老婆等,从此我们不敢伤害小鸟。爷爷从小还给我们讲“精卫填海,乌鸦反哺,鸳鸯至死不渝”等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习鸟类,要爱惜鸟类,做人做事要真情不能欺骗,对待家人、爱情要忠心不能假意。

春天来了,野花斗艳的山林才是鸟儿快乐的天堂。特别是初春的山村,让人在日落与阳光升起时,真正地感受快乐小鸟存在生机盎然的价值。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一声声清脆如精灵般的布谷鸟声,穿越了薄雾的轻纱,悠悠扬扬地飘入耳畔,这宛如大自然最悠扬的劳耕序曲,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点燃了山村农家人心中那份对丰收的无尽热望与憧憬。童年时光,我走进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树木,特别在春雨过后,万山丛林仿佛看到刚刚睡醒的模样,露着惺忪的眼睛,“犹抱琵琶半遮面”,枝丫间慢慢绽出了一抹一抹的新绿,是一些嫩嫩的淡淡的浅黄,细绒绒羞答答地偷窥着人间,不甘寂寞的鸟儿,早已躲在树林深处,宛转悠扬地鸣叫一声接着一声,摧绿树叶,唤醒花开争艳,又如老家的父母深情地呼唤小鸟的我们归宿。夏季灸热,我饿着肚子上学回家,没有心情望着山林里活泼可爱的小鸟自由歌唱,心里常想,总有一天,我会像小鸟一样自由,不会挨饿读书,会享受着属于自己天空里翱翔的乐趣,自由飞翔蓝天白云之上……秋天的小鸟,化作快乐的天使,在田间地头的小鸟不再为食物发愁,因为秋收时节,农民有意无意为小鸟留下过冬食物,每年柿子成熟摘果子时,爷爷要求我们在柿树最高处留下个最大最红的柿看树,不准任何人偷吃,说是让小鸟看护果树不生病,以保证明年果树好开花结果,实际上为动物预留过冬。小鸟们也不会一次性吃完,总是在大雪纷飞封山找不到食物才分多次吃,从此我懂得做事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和后路,不能把事情做绝了,不能把好处都占完,适当分一点给比你困难的人!

冬天,故乡万籁俱寂,我特别想念是小鸟的轻快地歌唱,唯有林间那一声接一声鸣叫的小鸟嬉闹,栖息在枝丫间,此唱彼和,无论是乌鸦还是喜鹊,谁也弄不清是谁鸣唱。这山小鸟鸣叫,那山鸟儿合奏,悦耳动听歌唱传递岁月爱的回忆,百鸟齐鸣为大山增添了无限的幽趣,也让幽静的大山增添了几许神秘和禅静。懂了所谓的名师雅士“小隐于野”安慰藉心灵,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在感受大山“春色渐远,唯听鸟雀啁啾,无人往来,独有柴门而已”一幅幽灵画面,是那样的难遇,也是人到中年向往另一种远离是非岁月静美的心境。

我家家大口阔,兄弟姐妺四人上学读书的开销,勉强靠父亲民办老师微薄工资维持。加之母亲起早贪黑种地,操持家务精打细算过日子,每天对大人小孩子分工精准,兄妺四人不是上山砍柴放牛,就是下田地除草。我们上学回家路上,不是打猪草,就是拾柴火,反正不能空手回家,没有完成任务惩罚饿饭,出色完成任务有奖励……把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小时候,我贪睡偷懒,母亲告诉我:“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因为虫子早上寻食,如果小鸟偷懒,虫子会被其他动物吃了,小鸟捉不到虫子就会饿肚子……也一样农民不早,起抢时间劳动,错过了时节,庄稼就没有好收成,会饿肚子”。后来我也把这个道理讲给儿子听,儿子说,“现在小鸟不会捉虫子吃,有鸟食吃……”我心里不是个滋味,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见到的鸟,大多关都在笼子,哪里见过大山里开心快乐的鸟儿样子。我欣赏过城市树林上挂着一排排精致鸟笼,小鸟们偶尔也会歌唱,但是关着并不快乐,总是在惊吓中终止歌唱,惊慌失措乱窜。我在想,借助现代飞机、高铁等交通方式,山中的小鸟能飞过了天山,也越过了大海……就是找不到心里的快乐与祥和,如同我们离家乡,也时刻想念故乡安宁与快乐,就像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偶尔去过乡下见过小鸟的歌唱,也感受不到大山冬天的静默美和小鸟无忧无惧快乐生活的滋味。

家乡的鸟儿一直都在树上,在春夏秋冬里歌唱,守护平安。树上有了小鸟的歌唱,小鸟才是树上真正的花朵,有了枝繁叶茂的摇动,有更多生命的美丽与伟大。小时候,我喜欢听喜鹊“嘎嘎”的叫声,我们叫“雅雀”。奶奶对我说:“不要打雅雀,它是天上的神鸟,每年用颈部的羽毛为织女牛郎搭建鹊桥,否则织女牛郎不能相会……”奶奶听见喜鹊房前屋后叫,告诉母亲家里要来客了,准备一些酒菜,我问奶奶,咋其他鸟叫,为啥不来客,奶奶说,自古以来,鸟类中喜鹊是人类的最亲密朋友,能预知我们有亲人从远处归来,提前通知我们备物好待客。奶奶还告诉我们,乌鸦突然成群飞来鸣叫也预告有老人去世和村头古树上的猫头鹰是个“灾星”,白天见了不好,晚上听见它笑会死人,虽然很不吉利,更不能伤害它,因为它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老人们的安危。关于鸟类许多特殊功能,让我对鸟类从喜爱变成了敬畏。

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或许经历太多人生无常和亲人的生死离别,回到老家大山的树林里,心静静地看小鸟们在树林里欢快地飞来飞走,又看天高云淡风轻,一切都是高山水长,从此不在意自己得失和别人眼中的自我。后来,父母离开了我们,我忽然发现父母就是山里的树,我就是树上栖居的小鸟,无论心有多高,人走多远,灵魂总是牵挂老家树的枝头,我想在小鸟飞累了,会飞回停留在巢穴的树头,也会选择大树停留,树也会把小鸟当成树上盛开的“花朵”,相互守护。我们与家乡小鸟一样,可以是“候鸟”,也可以是“留鸟”,也可能长成猛禽,也可以化成作蜂儿鸟,也可以磨炼成长为美丽的凤凰,也可以平躺成麻雀一样,都有飞翔的天空和专属的情感世界,与鸟类一样有平凡生活与激情梦想。

过了中年,儿子长大,远离了我们,一不留神,他像风一样从我的双翼下掠过,留下“山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人生历程。我不再强制儿子跟我一样早出晚归谋生,也不强求他能理解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只要平安快乐就好,没有必要按照别人成功的人生方式来生活,因为人一生即使偶然相遇,就是一家人,也会是不同路的人生,懂得这个道理后,从此山山水水都不必再等着有相逢的那天。

其实,鸟类为我们教育后代和自己如何重生做出很好的榜样。我最佩服是鹰的父母,鹰出生至少是双胞胎,多则达三四胎,母鹰产卵后,耐心孵化成小鹰,细心照顾它们。但过不了多久,母鹰便减少它们的食物,驱使它们互相争食,甚至让其中的强者吃掉弱者。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优胜劣汰,只有强者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其二,让小鹰从小就明白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四十岁的老鹰自己为重生也做出重大艰难决策,首先用喙天天敲击岩石,直到完全脱落新生的喙长出来。再用新喙,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根地拔掉。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能像年轻时一样翱翔长空。通过换喙拔毛,重新飞翔为了第二次生命等等,并宣告天空属于它。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空中的雄鹰,实际上,我们大多如笼中的鸟儿,往往翅膀被现实剪断,双脚被缚住,张开喉咙又歌唱不出心中的向往。鸟儿都有人生经历与生活感悟,我也理解“山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的反义词:“原来天水共一色,只待鱼与鸟齐飞”。

风的美好使我向往,我是一只小鸟……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小时候,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人过中年,我在林中走,鸟在树上唱,这和谐的场景让人沉醉。时常眺望远处高高的树杈上,筑有不少鸟巢,鸟妈妈们忙碌地穿梭于树林间,为孩子们寻找食物。像极了人类的父母,辛辛苦苦则毫无怨言。鸟儿作为一个弱小的生灵,尚且能在大自然中,为了生存战胜各种困难和麻烦,与意外事故做斗争,作为我们人类,也应从鸟类生存方式中受到启迪和鼓舞。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