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艺绘乡村:墙绘联动陶与茶 焕新陈家铺烟火气——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绘志愿服务队”在十堰市房县开展暑期实践调研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陶正丽 报道:当龙窑火光与茶园新绿在墙面上相映成趣,当陶瓮储茶的古意与采茶人的身影交织成画,房县窑淮镇陈家铺正上演一场“陶茶共舞”的艺术蜕变。近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设计学院艺绘志愿服务队走进这里,以墙绘为媒,将百年制陶技艺与千年采茶传统串联成卷,让村落的烟火气在笔墨间愈发鲜活。

陶茶共生:刻在基因里的乡土记忆

陈家铺的故事,始终绕不开陶与茶。当地高岭土烧制的“窑淮陶”,因透气性绝佳,自古便是储茶珍品,“一瓮香茶藏四季”的说法在村里代代相传;而漫山茶园采下的春尖,需经陶壶烹煮方能释放真味,“陶为茶器,茶养陶魂”的共生智慧,早在明清时就融入村民生活——茶农背着陶篓采茶,匠人围着陶瓮炒茶,主妇用陶壶沏茶,陶与茶的身影,刻在村落的每一处肌理。

只是随着时光流转,这份记忆渐显模糊。志愿服务队调研时发现,村里老墙上的标语早已褪色,年轻人对“陶篓采茶”“陶瓮储茶”的老规矩越发陌生。如何用墙绘唤醒这份共生记忆,成了创作的核心。

墙绘为桥:陶茶交织的生活长卷

志愿者们以墙为纸,将陶器的古朴与茶叶的清香融入笔墨。左侧瓶身图案似储茶陶瓮,诉说“陶瓮藏茶,四季留香”的传统;制作过程示意图展现制陶匠心,与茶农采茶、炒茶的场景遥相呼应。墙绘不仅串联起百年制陶技艺与千年采茶文化,更让陶与茶的共生智慧在墙面流淌,唤醒村落的乡土记忆,让陈家铺的陶茶故事在艺术赋能下焕发生机,成为承载文化、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生动画卷。

创作中,村民们送来家藏的“采茶陶篓”“储茶陶瓮”作参照,老茶农指着墙面提醒:“采茶时手腕要轻,不然芽头会断”,老陶匠则补画陶瓮的“防漏釉”细节,让每一笔都带着生活的温度。

双艺共兴:从墙面到生活的唤醒

如今,这面墙已成陈家铺的“文化密码”:游客沿着画面找线索,看陶瓮如何锁住茶香,猜陶篓为何要留透气孔;孩子们围着墙面听故事,知道了“先有储茶陶,后有陈家茶”的渊源。更妙的是,墙绘里的“陶茶器具”成了灵感源——村合作社复原了陶制茶筛,年轻人用3D打印复刻了墙绘中的采茶陶篓,连新开的农家乐都摆上了仿墙绘图案的陶茶套装。

“以前知道陶能装茶,却不知这里头有这么多讲究。”一位村民感慨。而服务队队员们也在实践中领悟:乡村的艺术,从来不是孤立的点缀,而是将散落的文化珠子串成项链的线。

据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将继续深耕“陶茶文化”主题,计划用墙绘复原更多传统场景,让陈家铺的陶与茶,在艺术赋能下愈发醇厚。

(责任编辑:王怡天)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