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龙 报道:在土城镇土城村,农民将酿制的一壶壶黄酒打包后运往全国各地;在沙河乡鹰嘴石村,一辆辆装满香菇的货车行驶在园区产业路上;在军店镇中村村白鹤湾,一条宽阔的通村路串起沿途风光……仲夏时节,房县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正铺就乡村振兴坦途。
近年来,房县交通运输部门锚定“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总目标,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以路兴产业、以产业拓路、路产融合发展”的双促进格局,实现“修一条路、兴一片业、富一方民”。
通村畅乡 打通发展“大动脉”
路面完成拓宽硬化,出行不再一身泥,昔日的“堵心路”摇身一变成为产业路、风景路……时下,随着通村道路的优化升级,房县红塔镇南塘村旅游资源优势凸显,村民生活更加和美。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在推进“四好农村路”民生工程中,房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方针,通过“集结一批、培养一批、参与一批”的方法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打通发展“大动脉”。
激发乡邻共建热情,掀起全域建设高潮。房县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需求,鼓励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并通过以工代训、手把手指导、传帮带等方式培养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行家里手,让他们在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仅去年,全县共吸纳参建群众1200余人,人均增收约1.3万元。
对标道路建设要求,在“建管养护”上下足硬功夫。出台具体实施考核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县现有321名路长、667名农村公路护路员,确保农村公路不仅建得好,而且“有人养、养得好”。
路网越织越密,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房县现已建成物流园3个、乡镇农村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18个,健全运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12316基层信息服务点,切实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全覆盖。
路网更畅通,物流全覆盖,产业兴起来。截至去年底,全县新修建产业路500公里,青峰采摘园、五台蓝莓基地、军店中村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产业项目因路而兴,为乡村振兴强基筑石。
长路放歌 铺就交通“幸福路”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盛夏时节,行驶在军店镇宽阔的道路上,沿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串珠成线,处处风景如画。
军店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千里房县“四大古镇”之一,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军店老街、显圣殿等历史建筑。立足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该镇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按照“一路一景,路生美景”的理念,做好“交通+旅游”文章,着力打造生态画廊、诗意田园,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近5年来,该镇新建农村公路200余公里,改扩建108公里,提档升级57公里,实施安防工程5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9公里,实现所有村15户以上居民点道路硬化全覆盖。道路串联起沿途秀美风景、特色美食和优势产业,激活沿线旅游经济,带富一方村民。军店镇的变化只是房县以“交通+”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一个缩影。
建最美乡村路,激活乡村旅游动能。房县全域共建最美乡村路600公里,推动4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8个示范片区农村公路建设提档升级。共计绿化农村公路1800公里,建设公路景观163处。
立足全县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实际,该县交通运输部门精心组织规划,对13条道路进行优化改造,确保辖内野人谷、尹吉甫生态文化旅游区、显圣殿生态文化旅游区、观音洞景区等景点实现交通直达。同时,整合农村客运资源,提升运营水平,实现旅游交通无缝衔接。
农民因路而富、乡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域铺开,推动全县旅游业蒸蒸日上。2023年,该县共接待游客10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2亿元。房县也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游强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湖北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放眼千里房陵,一条条农村公路正化作风景路、产业路和富民路,串联“山水林田湖、城镇乡村景”,铺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坦途,激活美丽乡村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