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任爱琼 报道:“水泥路修通了,我们发展食用菌赚钱的信心更足了。”6月6日,沙河乡鹰嘴石村菇农周修运一边把摘下来的一框框鲜香菇往车上装,一边对帮忙摘香菇的邻居说。
沙河乡鹰嘴石村二组是全县第三批共同缔造试点,共居住37户179人。该片区也是村食用菌产业园区所在地,共有大棚56个,2024年本村6户菇农共种植食用菌20万袋。在乡党委的领导下,该村坚持不等不靠,把工作干在前面。通过干部多轮次走访入户、召开多主题户院会,自下而上摸排到住户和菇农的共同心愿,希望能将园区400米长的产业路按照3米宽的标准硬化,以方便菇农运送菌袋和香菇的小货车进出。
该村留守在家种植食用菌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菇农”,三轮摩托车是他们发展产业的主要交通工具。2023年以前,因园区全是泥巴路,雨雪天气车子打滑进不了大棚,采摘的香菇运不出来,导致菇农种植意愿不高,6个大棚闲置,原本可种植20万袋的园区只种植了15万袋。
2024年初该乡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乡党委政府将鹰嘴石村食用菌园区产业路硬化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园区不空棚,让菇农和群众收入增加更多。
群众的意愿与乡党委、村党支部的规划不谋而合。6月1日,该小型项目顺利动工。居住在该片区的14名在家男性劳力纷纷加入“小工”队伍,他们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晚上7点,不嫌累的同时,还纷纷要求不要工钱。“路修了会一直在,力气出了也会一直有,就当玩了几天,要啥工钱。”村民曾光应代表大伙儿发了言。
“他们干活特别卖力,一天工作13个小时,就可完成两天的工作量,这已经大大为我节约了成本。我也是本村人,大家都不容易,不能不给工钱。”项目负责人还是如实记录了他们的工期。
“我们6家商量好了,每天中午轮流为施工队做一顿饭。反正都是邻居,刚好有个机会加深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