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房县青峰镇:秋雨淋湿菇棚 菌菇撑起钱袋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邵耀宇 报道:9月的房县青峰镇峪坪河村,细雨淅淅沥沥打湿了菌棚,曾因《舌尖上的中国》出圈的峪坪河村,早已是抢收的热闹景象。

63岁的监测户代明和身穿雨衣、脚踩雨靴,戴着手套的双手在菌架间翻飞,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肥嫩的鲜菇便应声落入框内,“雨天鲜菇长得快、水分足,不抓紧摘就掉价,这筐上午就能送进烘干车间!”他抹了把脸上的雨珠,筐里的香菇已堆成小山。

谁能想到,这个守着“网红特产”的村子,曾因山地多、散户种植缺技术,眼睁睁看着雨天蘑菇减产。“以前雨天采的菇没地方烘,要么贱卖要么浪费。2019年建基地时我们就看准气候优势,专门配了温控烘干设备,雨天抢收的鲜菇2小时就能进车间处理,这才保证了收入。”村支书吴有军指着8间标准化车间说。

为让香菇产业扛住天气考验,村里下足了功夫。在村里建成1200平方米的菌基地,菌棚配备防雨引流系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教技术,要求雨天采收“采大留小、轻拿轻放”,透气分装避免霉变。对接加工企业开通“雨天绿色通道”,鲜菇采收后2小时内就能运抵生产线。2025年,基地50万袋香菇迎来丰收,即便秋雨连绵,仍能实现350万元产值。

抢收的忙碌里藏着村民的好日子,7户菌农靠标准化种植户均增收7万元,60多名像代明和这样的务工者人均年增收4000元。基地3万元帮扶收益更精准发力。1.1万元分给17户土地流转户当租金,1.8万元升级的分拣烘干设备,让雨天采收的香菇加工效率提升30%,直接带动脱贫户稳岗增收。

如今雨幕中的基地,正朝着“稳规模、提效益”的方向扎实迈进。村里计划明年在现有50万袋基础上,再扩种15万袋香菇,同时扩建2间保鲜仓库,解决雨天鲜菇短期存储难题。还将邀请专家开展“菌农技术培训”,手把手教大家优化菌棒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技巧,让更多村民靠种菇掌握“致富本领”。淅沥的雨声里,这股菇香正稳稳托起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踏实。

一审:宋娥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


(责任编辑:宋钱)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