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刘赛报道:乡镇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统一战线工作扎根群众、服务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房县化龙堰镇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以“党建引领、统战赋能、服务群众”为主线,将统战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统战力量在乡土间扎根生长,画出了乡镇发展“同心圆”。
党建领航,筑牢统战工作“压舱石”
“党建强则统战兴”,化龙堰镇把党的领导贯穿统战工作全过程,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将统战工作纳入镇村两级党建体系,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宗教场所管理等实际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上营村“统战之家”阵地,常态化开展“统战政策进万家”活动——在“统战之家”设置政策宣传角,摆放《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民族政策百问》等资料供群众取阅;通过户院会、田间课堂等形式,鼓励机关干部、统战代表在“统战之家”围坐宣讲,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联情联谊,激活团结“动力源”
镇域内居住着汉、回、瑶等多个民族,还有不少返乡创业青年、返乡能人。化龙堰镇以“联谊交友”为纽带,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以上营村“统战之家”为核心枢纽,打造“返乡能人议事厅”分点,每月邀请在外企业家、退休干部、道德模范等回厅“议事”,今年以来围绕全镇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收集建议13条,成功调解邻里宅基地纠纷、农田灌溉矛盾5起;依托“统战之家”开设“民族一家亲”课堂,组织汉、回、瑶等民族群众共过春节、组织村组建公益表演队开展文艺表演活动,培育出8户“民族团结示范户”。
针对长望村回族群众较多的特点,在清真寺“三化”改造中,专门增设“民族文化交流角”,既保留宗教活动场所的庄严性,又成为回族群众与周边汉族、瑶族群众交流生产经验、共话家常的好去处,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氛围愈加浓厚。
服务为民,架起民生“连心桥”
统战工作的落脚点在于为民办实事。化龙堰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统战力量转化为服务效能。上营村“统战之家”变身“便民服务站”,联合人社、民政部门定期入驻,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家庭困难等问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困难救助、政策申领等,帮助4名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发挥“统战之家”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联系返乡能人、新阶人士等对接外部资源,推动集镇产业发展,在产业链上实现“抱团增收”。
在上营村的“统战之家”,在长望村的清真寺,统战力量在基层治理中“显担当”,在乡村振兴中“献良策”,在民族团结中“聚合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下一步,化龙堰镇将继续擦亮“统战之家”品牌、深化宗教场所服务功能,让统一战线的“法宝”在基层沃土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