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为了“穷亲”不再穷

                                         ——市人社局驻村帮扶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杜俊豪 报道:近日,笔者在房县城关镇八里村采访,与往年不同的是,村子里多了一些“新农民”——市人社局驻村干部,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到处都能看到他们为“穷亲”忙碌的身影……

放下架子结“穷亲”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市人社局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多次到房县城关镇八里村,深入联系“穷亲”家中,同坐在一条板凳上,面对面交流、“心连心”谈心,详细掌握他们所需、所求、所想、所盼。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在走访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秀清,到结对帮扶户贺德华家中,详细询问其家庭人口、住房、用水、种植、养殖等基本情况,了解她家致贫原因,并商讨脱贫规划。当得知其长子去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在外省私营企业就职,有意愿回家乡找工作时,朱秀清当即表示,欢迎他回家乡报考公务员或是参加企事业单位招聘,愿意随时提供指导服务。临走时,朱秀清送上500元慰问金,并留下个人手机号码,叮嘱户主要经常保持联系,遇到困难或是有什么致富想法,可以随时电话沟通。

驻村帮扶干部的为民务实,让群众树立起了致富的信心。该局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联系村为主战场,先后组织系统干部职工300余人次深入结对帮扶户摸排情况、开展对接,针对村、户不同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正按计划逐步落实。目前,市人社局 118干部与113贫困户345人结下“穷亲”,为下一步因需帮扶、精准滴灌奠定了基础。

甩开膀子办实事

前几天,家住3组村民王树勤,正在为儿子王玉虎找不到致富的门路犯愁时,驻村干部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帮其在房县天悦温泉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王树琴激动不已地说:“多亏了驻村干部来帮忙,解决了实际困难,我代表全家感谢您们!”

重“输血”更要善“造血”。该局坚持输血造血并重、鼓口袋活脑袋并举,积极向帮联对象宣传宣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先后多方筹集资金50 多万元,针对部分村民提出的人畜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在项目实施中明确主要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完成时限和工作进度进行挂牌公开承诺。截至目前,350户群众生活用水得到了保证,完成通组路硬化2.5公里,村党员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小区绿化、亮化、美化正在进行,多次请市医务人员免费给村民体检 500人次,发放各类药品 10万余元,慰问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30余户,联系用人单位输转劳务 60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150余件。

当笔者见到驻村工作队队长孙卫纯时,他正和村支部书记罗华宇探讨今春村子的发展规划。他告诉笔者:“这么多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的事,靠村干部衔接落实,根本忙不过来。我们驻村后,就吃住在村里,和村干部一道,为村里和农户协调、制定和落实扶贫计划”。

脚沾泥巴谋发展

“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对此,市人社局帮扶工作队在制定帮扶方案之前,脚沾泥巴“接地气”找出村致贫原因、贫困类型之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切切实实帮扶谋发展。

规划也是生产力。在经过反复走访调查论证,反弹琵琶看资源,绘就“造血”新蓝图,提出近有“樱桃”,远有“生态田园旅游”的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的主攻方向锁定在樱桃、蔬菜、发展城郊乡村旅游业、生态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等大产业上,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或“农民合作社+市场+贫困户”等发展产业模式,围绕增加贫困户收入,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在政府宣传,引导下,重点扶持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努力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与此同时,从挖断帮扶对象“穷根”入手,广泛开展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农技培训,增强贫困农民掌握实用技术能力,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

村支书罗华宇高兴地说:“如今干部都脚沾满泥巴,争先恐后地忙着解决的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让群众心知肚明,大家打‘心眼’里信服。”

据了解,该工作队在每户每年2000元的扶持产业发展基础上,对发展极积性高的贫困户奖励1000元。目前全村发展新品种樱桃1500亩,其它产业500 亩,创办农民合作社6 个,帮助120人实现再就业,发放猪仔108头,土鸡800只,扶持10 户开批发零售小商品店,为群众争取帮扶资金70多万元。

(责任编辑:杨正强)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