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房县红塔镇高枧片区万亩糯稻铺就无垠金毯,微风拂过,稻浪翻涌,稻香四溢。
“这可不是寻常稻谷,而是酿制房县黄酒的‘金珠子’,是我们增收的‘希望田’。”红塔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朱胜利蹲在田埂,轻托一株低垂的饱满稻穗,笑意如涟漪在脸上漾开。
这片金色土地,是红塔镇紧扣房县产业发展蓝图,着力打造的优质糯稻核心产区。近年来,该镇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黄酒对高品质原料的需求,在高枧片区规模化发展糯稻产业,推动农业从“单卖原料”向“链式发展”转型。
“镇里牵线搭桥,引导我们和县里的黄酒企业签订单,统一供种、技术指导,按保护价收购。”房县五将五梓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文武高兴地说。“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将稻田与酒厂紧密相连,既保障农户收益,又确保黄酒原料品质与供应稳定。目前,该片区年产优质糯稻逾5000吨,有力支撑房县黄酒产业健康发展。
红塔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产业根基,完善沟渠路网,推广绿色高产技术,推动糯稻生产标准化、集约化发展。高枧片区推行有机种植,采收环节严守“谷粒黄熟度90%、含水量≤13%”标准,确保糯稻淀粉含量高、品质优,成为黄酒酿造的“黄金原料”。
产业集聚催生规模效应,激荡蓬勃新机。围绕糯稻产业链,该合作社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广泛吸纳本地劳动力。收割季,田间地头人机欢腾,运输、加工等环节带动相关业态发展,解决高枧片区1500余名劳动力就业。
红塔镇探索从“一粒米到一壶酒”的农旅融合路径。依托连绵壮观的稻田景观,规划建设观光栈道、稻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项目,让游客春赏碧波、秋观稻浪,亲历耕耘与收获场景。
未来,红塔镇将以糯稻产业为镇域发展的金名片,深化农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奋力冲刺中部百强镇,绘就乡村振兴“绿富美”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