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房县军店镇中村:立体思维助农业,科技增效促发展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定坤 报道:金秋送爽,景气和畅,军店镇中村的田野间迎来迷人的秋收喜悦。连日来,中村村集体高粱基地正忙于秋收。与往年相比,近几年采用的是机械作业主导,人工配合协助种植管理模式。近年来,由于农业发展面临劳动力结构失衡的挑战,“老龄化严重”成为突出问题——老一辈农户虽有种植经验却体力难支,年轻一代大多缺乏种植技能且意愿不强。在这个背景下,土地流转推动了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种植模式的加速普及,而“立体思维”的应用则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动能。

找准时间差。“以前一块地一年就种一茬,闲的时候看着心疼,现在轮着种,土地‘不偷懒’,我们收入也多了!”在中村集约化种植基地,负责人指着连片的作物介绍,基地通过“时间差”思维,结合高粱、冬小麦,以及玉米、冬小麦的轮作模式,让土地全年“在线”。高粱秋收后,冬小麦及时播种,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季节周期,既避免了土地闲置,又通过轮作改善了土壤肥力,土地利用率较传统单一种植提升30%以上。

把关质量差。在“质量差”管理上,基地围绕作物生长需求搭建精细化管理体系。选好周期短、见效快、好管理这样的“短平快”农作物品种,种植前根据土壤监测数据精准施肥,定期灌溉,生长期通过实时监测温、光、水、肥等环境指标,针对高粱耐旱、冬小麦、瓜蒌等需水的特性进行差异化调控。瓜蒌精准施肥,玉米生长期重点防控病虫害,冬小麦则侧重保墒促苗,通过科学管理,玉米亩均产量提高15%,瓜蒌籽、冬小麦籽粒饱满度显著提升,优质品率达90%,以“优选——细作——精品”的质量管理模式,既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为后续提升收益、创立品牌打下基础。

见效价格差。“时间差提效率、质量差优品质,最终都要落到‘价格差’上,让农户得实惠。”基地负责人李定坤表示,除轮作和精细化管理外,基地还引入机械化作业,从播种、管护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每亩人力成本降低40%。高价值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的搭配,进一步优化了收益结构——高粱作为酿酒原料市场需求稳定,收购价高于普通粮食,冬小麦则保障了基础收益,玉米通过订单销售直供加工企业,减少中间环节损耗。综合测算,采用轮作模式的地块,亩均效益较传统种植模式增加500元以上,土地流转后的农户不仅能获得稳定租金,还可在基地务工增收,有效破解了“老人种不动、年轻人不愿种”的困境。同时大大提高了产业效益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主体借鉴“立体思维”,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纸、以担当为魂,在标准化、集约化的种植模式下,书写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篇章,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一审:宋娥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

(责任编辑:宋钱)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