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优秀教师风采】李红灯:32年用爱“提灯引路”“一盏灯”照亮一片天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绳晓 报道:教育是点亮未来的火种。房县二中的李红灯老师三十二载如一日,以智慧为光、仁爱为热,做学生人生的"提灯人"。他照亮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少年前行的征途与心中梦想。他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书写下一部用爱与智慧写就的教育诗篇。

“同学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我们不能不谈到《诗经》,《诗经》作为中国古文化的原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今天呢,我们将学习其中的名篇《秦风 无衣》......”在李红灯的课堂上,千年经典变得触手可及。一根柏树枝,串联起《诗经》古老意象与本地婚俗,点燃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他让文字化作鲜活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尊严与理想。

“我们都十分喜欢上李老师的课,李老师不仅能够将课程生动有趣地传授给我们,还能将神话传说、民间风俗、历史故事与课本融会贯通地向我们讲述,让我们能够在这种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语文。”高三二班学生张思宇这样说道。

课堂之外,李红灯的关怀无微不至。他多次家访,劝回彷徨的学生;省下工资,匿名助贫困生圆大学梦;常带学生研学,却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他的爱深沉而细腻,照亮每个孩子成长的转角。他说:“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起点,更重要的是用真诚与关怀让学生在成长路上感受到温暖的陪伴,当知识与爱心交织,课堂便有了温度,教育也因此有了直抵心灵的力量,这份温暖是照亮学生前行的光,也是教育工作者最珍贵的收获。”

他不仅自身发光,更愿薪火相传。作为语文名师工作室带头人,他倾囊相授,指导一批批青年教师从迷茫走向坚定,让工作室成为携手共进、温暖前行的教师之家。

高一教师冯玉婷感慨道:“提到红灯老师,我脑海中就蹦出三个词,首先是暖心,每每感到困惑的时候,他的鼓励就会及时地到来,给迷茫的我打上一剂强心针,其次是踏实,他永远是我们兜底的存在,他踏实的教学风格也一直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很安心,最后一个词是敬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也从未停止过深耕教育的脚步,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提灯引路。”

两年来,李红灯带领的团队蓬勃发展:两人晋升正高,七人成为县级骨干,三人获评市级教学名师,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与影响力。

“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我接触到了更多名师,听了更多优秀老师的教学案例,参加了多场讲座,学到了更多更新的教学理念,并用来指导我的教学实践,我由之前参加竞赛活动排名靠后的新手教师成长为现在可以和高手切磋、拿奖项的合格教师,我们所有名师工作室教师的收获和进步都离不开李校长的指导,离不了名师工作室提供的平台和帮助。”高一教师魏安告诉记者。

提到工作室的青年教师时,李红灯满眼都是笑意:“看到青年教师的成长,有时候内心的那种感觉比我自己拿到大奖还高兴,俗话说独行快、众行远,教育不是独奏、是合唱,是接力跑,只有大伙儿一起跑,才能跑出加速度。”

如今年届五十的李红灯,仍行走于山野与课堂之间。一盏灯,一颗心,三十二载坚守,他用诗心与大爱培育桃李,点亮无数心灯。这光芒,已汇成星河,继续照亮秦巴山的未来。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育的未来,关键在他们。希望工作室深入挖掘诗经文化,构建传统文化+学科融合+活动育人的课程体系,让三维“沉浸式教学法”,像种子一样播撒出去,让整个房陵校园都回荡着文化的回响,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谈及未来,李红灯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绳晓)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