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优秀教师风采】宋士江:山乡植初心 匠心润桃李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曹其琪 报道:从群山环绕的上龛学校,到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关一中,再到活力满满的实验中学,14 年的教育生涯里,宋士江曾在三所学校任职。他始终把 “立德树人” 当作使命,以 “爱与责任” 为动力,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坚守、关爱、引领与实干,书写着新时代教师的担当。

2011 年大学毕业后,宋士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往距离县城 70 多公里的上龛学校任教。那里的教学条件并不理想,教室是漏雨的瓦房,学生的基础也比较薄弱,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年轻人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有接受好教育、看广阔世界的权利。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让山里的娃娃们通过读书,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他说。

为了既能做好教学工作,又能照顾好家庭,宋士江带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母亲和妻子一起住在学校的周转房里。房间简陋,他们用门板做隔断,用木板当桌子,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坚持备课、授课。“家人为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是因为这份支持,让我更加坚信,我不仅要教好别人的孩子,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有责任的榜样。”宋士江说。

虽是体育专业出身,后来却成了一名物理老师,宋士江为此下了不少功夫钻研业务。他擅长把抽象的物理公式转化为身边的实例,让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李豫祺就说:“因为宋老师之前带过体育课,所以他总喜欢用身边的例子讲课。比如学力学的时候,他会带我们到操场上,用篮球和跳绳做演示,一下子就让我们明白了那些公式的意思,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2023 年,宋士江调任到城关一中,接手了一个 “问题班级”,还遇到了性格孤僻的学生小凯瑞。为了帮助小凯瑞,宋士江多次上门家访,还向他承诺:“在学校,我就是你的家长。” 他常常在身边备着药品和食物,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凯瑞,晚自习时还会耐心地给他补课。在宋士江的关爱下,小凯瑞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仅当上了班级的学习委员,成绩也跃升到了上游,他所在的班级也蜕变成了 “优秀班级”。“我以前觉得没人在乎我,所以就破罐子破摔。是宋老师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很重要,他让我当学习委员,说我细心、负责任,我一下子就有了信心,也爱和同学说话了。” 小凯瑞感激地说。

在学生们眼中,宋士江不仅是严师,更是益友。学生王郑熙泰说:“宋老师最注重‘责任’和‘担当’。他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学做人,要有担当。但他又不是那种特别凶的老师,还时常和我们开玩笑,像朋友一样,我们既怕他,又特别喜欢他。” 学生王梦雪也表示:“他让我们知道,学习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现在班上同学都更加团结了,也更愿意为班级做事了。”

除了用心教学生,宋士江还积极帮助同事成长。面对教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年级,他推动开展 “班主任结对帮扶” 活动,亲自把自己的管理经验、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分享给其他班主任;他还拓展 “青蓝工程”,带领青年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编写学案。仅仅一年时间,多名班主任就成长为骨干教师,所在年级的成绩也提升了 30%,老师们都说他 “总能指明方向”。同事车微评价道:“他的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师’。所以,他的方法就是‘实干’和‘创新’,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总是想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听懂、让老师成长。”

在兼任全县物理教研员期间,宋士江依旧主动担当、迎难而上。他牵头钻研新课标、撰写教学案例、成立专项课题组,还带领骨干教师编订学案、开展示范课,经常深入基层学校送教下乡。这些举措成效显著,全县的物理成绩稳步提升,在 2025 年的中考中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而今年秋天,宋士江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调任至实验中学,开启了教育事业的新征程。

“他不是高高在上地指挥,而是始终冲在第一线,和我们一起干。” 实验中学副校长肖华生这样评价他。同事任姗姗也说:“宋校长让我们看到,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更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他启发我们: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

14 年的教育时光转瞬即逝,宋士江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那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我想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用爱与责任,走下去。” 这 14 年里,他既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同事发展途中的领航者,用实干、创新和奉献,让教育的光芒照亮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梦想。



(责任编辑:曹其琪)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