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柯勇 报道:初秋时节,晨曦微露,房县城关镇诗经文化广场上的28根青铜诗柱在薄雾中泛着微光,黄酒产业园蒸馏塔升腾的白雾裹挟着醇厚酒香,随微风沿马栏河岸飘向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园内,厂房林立间,车辆穿梭,流水线上的工人熟练操作,各类再生资源在此重获新生。
近年来,在房县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城关镇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城乡融合、文旅兴镇”四大战略,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该镇先后获评“楚天明星乡镇”“文明乡镇”“森林城镇”等荣誉,并连续三年获评“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
产业破茧,聚链成势筑就千亿集群
8月15日,1600公斤房县黄酒从房县启运发往山东青岛港,一周后抵达日本东京港,正式进入日本零售市场。此次出口标志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房县黄酒首次实现规模化对日出口。
近年来,房县城关镇依托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持续推进循环经济、黄酒、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构建三大产业中心,走出一条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
全国知名黄酒产业中心粗具规模。城关镇主动融入全县黄酒百亿产业布局,推动黄酒品牌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战略。目前,该镇已引进庐陵王酒业、忠和酒业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带动17家黄酒生产企业、276家标准化作坊实现年产黄酒1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
千亿级循环经济集群中心加速崛起。作为房县循环经济产业核心承载区,城关镇依托6000亩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以再生资源为基础、冶金新能源为主体、新材料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在鑫资集团引领下,该产业园已形成“回收—拆解—熔炼—深加工”闭环产业链,2024年实现产值超260亿元,税收20亿元,带动就业6000余人。
依托全县40万余亩木耳、香菇、茶叶、中药材等种植基地,城关镇大力推进区域现代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现已引进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4亿元。同时,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共享技术设备、整合冷链资源等举措,推动农产品加工效率与品质双提升,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5%。
城市焕颜,老城肌理与新城血脉的共生
大美房县,诗意城关。
“过去找车位像‘打游击’,现在手机就能查空位,还有免费时段,确实惠民便民。”家住城关镇的车主郭盛龙告诉记者,停车难曾一度是困扰居民的突出难题,如今的城关镇吉甫路智慧停车场里,智能道闸、充电桩、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城关镇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持续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务实举措破解群众关切问题,让城市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围绕“一城两带三区四水”空间格局,城关镇统筹推进老城更新、新城拓展和产城融合,重点打造现代商务区、活力街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城郊游憩区四大功能片区。近三年累计实施县级重点项目170余个,完成投资超600亿元,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空间格局优化与功能品质提升,实现城市发展能级与民生福祉同步跃升。
该镇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口袋公园26处、停车位1500个、公共绿地6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同时,通过发放消费券、购房券等惠民举措,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向符合政策群体发放购房券877张,带动购房584套;发放农民进城购房凭证74份,促成商品房销售6.8万平方米;发放餐饮、零售、文旅消费券20余万张,直接拉动消费增长20%,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提振双赢。
此外,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积极推进“六无乡镇”“无废城市”建设,同步实施绿色机关、家庭、社区(村)三级创建工程,全方位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筑牢生态治理根基。
在教育医疗领域,该镇建成城关一中、晓阳小学、城关四小、东城幼儿园等学校,新增学位3000个,有效缓解学位紧张问题;完成城关卫生院迁建工程,建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5%,织密基层医疗保障网络。托育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成一批安幼托育养老服务中心,全镇设置6个幸福食堂,每月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超5000人次,切实提升“一老一小”服务品质。
该镇聚焦民生细微处,扎实推进“一镇一实事”工程,落实农贸市场新建及改造、道路微循环维修、增设小路灯等民生实事300余件。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增市场主体5894家,完成个转企100余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议事亭里话民生。
乡村蝶变,樱桃红与黄酒香的共舞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好乡村建设六件事”战略导向后,城关镇以产业振兴为引擎,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聚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全力打造八里村、三海村等“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村”,走出一条强村富民、奔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
八里村以樱桃产业为核心,打造“万亩樱桃·十里长廊”产业带,持续擦亮“房县樱桃”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构建起“一樱成链”融合发展模式。该村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专家工作站,引进14个早、中、晚熟樱桃品种,将赏花期从1周延长至1个月,采摘期从15天拓展至45天;依托科技示范园推广设施种植技术,推动樱桃亩均收益从8000元提升至2万元。通过与高校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系统改良樱桃品种品质,引导种植户应用现代种植技术,实现樱桃产业提质增效。今年,该村优质樱桃以168元/公斤价格销往武汉,借助冷链配送实现24小时保鲜直达。截至目前,该村已连续举办11届樱桃采摘季,直接消费产值超6000万元,带动户均年增收2.8万元。
三海村则围绕“一瓶酒”做足文章,全力打造“生产+文旅+体验”三位一体融合综合体,建设黄酒博物馆、文化街区、体验工坊等文旅地标;创新推出“黄酒+美食+民宿+康养”多元业态融合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凭借产业特色与治理成效,三海村与八里村双双获评“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八里村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有效整合闲置土地、房屋等资源,规模化发展樱桃采摘园和农家乐,为村集体新增收入80万余元。三海村依托黄酒小镇建设契机,成立集体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入股企业、租赁商铺、承接文旅项目等多元路径,使村集体收入跃升至150万元。在此基础上,城关镇于去年牵头18个社区(村)联合组建镇属投资公司,通过获取特许经营权创新运营模式,重点推进大型停车场、国风广场等项目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年纯收入将突破300万元。
“我们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全镇经济总量突破220亿元,奋力进入湖北省百强镇‘第一方阵’,并成功跻身中部地区百强镇行列。”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关镇党委书记丁杰语气坚定、充满信心地表示。
游客打卡八里村樱桃观光园。
治理创新,小网格里的民生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城关镇积极响应,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筑基、多元协同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城关样板”。
在强化基层党建方面,城关镇构建起“镇党委+社区(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推动服务、资源、力量向基层集中。创新“五员领衔”工作机制,推广“五微五促”工作法,组建起一支有539名成员的“五员”队伍,现已收集居民微心愿384个,解决民生实事630余件,“五员领衔”工作法更是被湖北省委政法委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房县城关镇半岛湾“森林家园”示范区。
在老旧小区治理上,城关镇以石油小区改造为试点探索新路径。创新采用“两推一选”方式,由居民投票选出小区党支部和自管委员会,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环境整治、柴棚改造等31项具体实事,形成“一约五队”特色自治体系。《石油小区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案例获评“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
社区治理层面,城关镇推行“全要素网格”管理模式。全镇科学划分为134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5至10名网格员,构建起“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治理体系。同时,开发“智慧城关”网格管理平台,整合事件上报、任务分派、进度跟踪等功能模块,实现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的闭环管理。2024年,全镇网格员累计上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3800余件,办结率达98%,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在平安稳定工作方面,城关镇以平安稳定“三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平安建设“三个三”工作法,构建“源头排查、精准化解、跟踪管控、系统治理”全链条工作闭环。近三年,全镇信访量逐年下降,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2024年,全镇警情和治安案件发案数分别同比下降7%和29%,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由98%上升至99.5%。
居民在风景优美的口袋公园晨跑。
作风淬火,锻造发展突围的硬核力量
良好作风既是强大凝聚力,更是强大战斗力。城关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大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全面赋能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基层治理等领域的能力短板,该镇采取“专家授课+实地考察”模式,精准补齐干部能力缺口;同步构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台账”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各类问题整改落地见效。
敢闯敢干方能扛起发展重任。城关镇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机关干部每周深入社区(村)工作不少于1天,现场解决基层信访、物业管理、民生服务等具体问题;对重点项目实行“揭榜挂帅”,鼓励班子成员主动认领征地拆迁、信访积案等任务;建立“导师帮带+实战锻炼”培养体系,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三海村黄酒坊。
干净干事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围绕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城关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党风政风观察员”制度,对干部日常服务、项目推进情况开展“背对背”评价;压实主体责任,对群众反映的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坚持“有诉必查、查实必处”,以清风正气护航基层治理。
奋进中部百强镇,建功支点勇争先。丁杰表示,城关镇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基层治理样板区和文旅融合新高地,为房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作出更大贡献。(本版图片由房县城关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