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湖北省地理标志“底蕴寻源”新闻行活动走进房县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绳晓 实习生 雷欣怡 通讯员 金勇 郑光泽 报道:8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日报、央广网、中国知识产权报、湖北日报等中央及省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房县开展湖北省地理标志“底蕴寻源”新闻行活动,对“房县黄酒”“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品牌保护、产业运用与发展成效方面进行了集中采访调研。省知识产权局二级巡视员李铮,县政协副主席贺启云参加活动。

活动中,来自中国日报、新浪网、央广网、中国知识产权报、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日报、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的记者们深入土城镇黄酒村,考察黄酒文旅小镇与博物馆,了解千年黄酒酿造技艺与文化;走访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庐陵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企业在工艺创新、品牌打造及全产业链发展方面的成果;在白鹤镇黄杨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湖北房州味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神武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团实地了解椴木香菇、黑木耳的标准化生产,传统栽培技艺,关注科技赋能对产品市场开拓的作用,并重点考察了地标产品助农增收、巩固脱贫的成效,以及中欧互认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实际推动作用。

“我特别高兴这次来参加湖北知识产权局、湖北日报和十堰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的这样一次地理标志的探源活动。 房县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把地标产品开发得也越来越好,我作为媒体也会用自己的笔触和视角把房县好物宣传好、推介好。”中国知识产权报社编辑中心主任吴艳开心地说道。

此次“底蕴寻源”新闻行通过深入房县实地采访,全面展现了地标产品的历史底蕴、生态优势、精湛工艺与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房县地理标志产品的公共品牌影响力,也为讲好地标故事、传播地标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素材和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近年来,房县依托“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房县黄酒”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地标产业体系,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地标品牌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授权企业香菇、木耳单价提高25%-30%,出口额大幅增长,中欧互认更打开了海外市场。黄酒产业通过非遗技艺与现代生产融合,创新产品与“文旅+工业”模式,带动有机水稻种植、规范作坊孵化及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产值超40亿元,就业5000余人。目前,房县拥有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3件证明商标,品牌总价值超60亿元,“房县香菇”位列全国第六。地标产业已成为房县由“卖资源”转向“卖品牌”、实现集约发展和富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责任编辑:绳晓)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