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陈锐 通讯员 张文凯 报道: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窑淮镇陈家铺村创新实施实施“党建+三乡人”模式,通过吸收原乡人就业,培育返乡人创业,吸引新乡人兴业,为乡村振兴聚人才、引资金、强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陈家铺村位于县城以西2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40户1438人。2021年陈家铺村被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后,陈家铺村党支部不等不靠,大胆创新,大力实施“党建+三乡人”工程,依托陈家铺村党支部成立了陈家铺村级运营有限公司,打造新乡人、返乡人、原乡人为主体的村级投融资平台,让村级经济走上公司化的规范发展之路。
陈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林云东:“2022年5月分成立了村投公司,成立公司以来,我们种植了黄精1000多亩,改造老茶园800多亩,新建茶园200多亩。(村投公司的成立)有两大好处,一大好处是壮大了村级经济,第二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达到了联农、联盟的目的。”
陈家铺村村级运营公司采取镇村两级以土地、山林资源和部分现金入股,乡贤以技术和现金入股,村民和外来艺术家、企业家以资源和现金入股的方式,形成了以党员牵头、外来文艺人才为主体的新乡人、在外乡贤投资家乡的返乡人、村民为主体的原乡人“党建+三乡人”发展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项目、项目变收益。
现已撬动社会资本达1.2亿元,旗下还成立了投资公司、运营公司、采摘园、简宿发展公司、餐饮公司、工程建设公司、烧烤谷和茶叶特色产业园,带动村集体经济突破60万元。
村级运营公司成立后吸引了一大批能人来陈家铺投资兴业,房县志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尊佩就是“三乡人”工程实施的一个项目缩影。
返乡人代表柯尊佩,在镇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回乡发展观光农业,现已建成智能生态大棚100亩,带动周边60余名农民固定在基地务工,人均增收约2万元。下一步,还计划把采摘园打造成一家集农业观光旅游、农耕体验、研学营地、实训基地为一体的农旅综合项目。
房县志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尊佩:“下一步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等采摘园研学接待综合楼建成后,(大发展)文旅业,因为这里周六周日城区、竹山、十堰的游客来乡村观光的人很多,把这一点做起来,带动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还想扩大一点面积,现在这么好的政策,我还想大干一番。”
陈家铺村党支部还借县委、县政府打造文创产业园、窑淮画家村等工程的东风,在村级运营公司的主导下,采取“村投+农户+闲置房屋+旅游”模式,鼓励原乡人以闲置房屋、宅基地入股,本镇返乡能人柯昌兵和新乡人程华振投资1000余万元合股建设,签约艺术家对房屋进行创意设计,改建了10栋集特色民宿,让村民闲置资产变股本。成功打造艺术家驻留创作基地,建成运营归心书院和云来简宿,建设画艺写生长廊7栋,吸引游客100万余人,带动500余名人员就业。
村庄环境的改善又进一步吸引了,一批艺术爱好者来此安家兴业,木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薇就是其中之一。
木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薇:“我们了解到陈家铺村正在大力发展文旅融合项目,并且这里环境特别好,不仅有采摘、露营地、民宿,而且陶文化也比较深厚,我们与陈家铺村村委会沟通,想落户到这里,村支书也大力支持,从外出考察、建设仅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就把窑淮窑工作室建成了。”
窑淮窑陶艺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作品5000余件,除接待企业团建、学生研学活动外,每周未日均接待游客达100余人。陈家铺村以农兴旅、以旅促农、以文赋魂的新路子正越走越宽。
陈家铺村党支部书记林云东:“下一步我们陈家铺将坚持党建引领,抢抓全县乡村振兴八大片区建设机遇,进一步巩固‘党建+三乡人’工程,吸引更多的乡贤能人投资兴业,继续壮大产业规模,力争(达到)林下种植黄精5000亩、茶园2000亩的产业规模;围绕研学营地、民宿、餐饮、窑淮窑等文旅项目,进一步扩大集体经济规模,带领导群众创出一条‘集体有产业、能人有事业、农民有就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截止目前,已有80余“三乡人”回归窑淮,在这片热上创新创业,共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