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6.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房县多点发力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刘林报道:近日,笔者走进房县土城镇土城村,鳞次栉比的黄酒作坊飘出浓郁酒香,农户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土城村通过成立黄酒专业合作社,把200多户分散的酿酒农户组织起来,引入龙头企业,实行统一原材料购进、统一生产工艺、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黄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如今,土城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以前的3800余元提升至1.3万元至1.5万元。

近年来,房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通过经营主体拉动、科技创新推动、品牌培育促动、融合发展联动等举措,夯实现代农业兴旺基础。

经营主体推动。坚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突出市场主体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户就业的带动力。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务工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农户兴建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龙头建设基地,基地保障原料,原料加工增值”的发展格局。在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带动下,全县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73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17家、家庭农场245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股份合作模式,实现利润二次分红,提高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例如神农本草中药饮片公司推广 “租金+薪金+股金”模式,带动发展药材种植20余万亩,带动45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土城镇推广黄酒“统分经营”,辐射带动全县发展黄酒经营户1000余户,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科技创新拉动。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引导企业与科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平台,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全县形成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格局,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房县黄酒酿造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却由于保鲜难题始终不能走向外地市场。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把房县黄酒做大做强,房县积极与北京微生物研究院合作,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采用国际处理食品最安全的生物灭菌保鲜方法——反馈性抑制法,成功将房县黄酒不能保鲜、不能运输以及受温度和季节影响大等问题全部解决。

品牌培育促动。以打造全省山区特色产业名县为目标,发挥生态优势,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引导、支持企业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型农博会和农产品交易会,提升山区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在品牌打造上,建立“政府引、市场育、企业创、农民护”的联动机制,从整体形象上塑、在具体产品上造,培育一批区域性品牌。在市场开拓上,坚持“省域国内国际市场并举”的多元化发展道路,秉持“生态特色、质量至上”的理念,统筹生产、错峰上市,避免“贱卖”和“卖难”。目前,全县“三品一标”累计达65个。“武当及图”、“房陵本草”获中国驰名商标,房县香菇、黑木耳、冷水红米、黄酒、北柴胡、娃娃鱼、虎杖、樱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房陵牌丹参”、“房陵本草牌柴胡、白芨”等产品荣获湖北名牌产品,房县黄酒、房县笋干、房县黄花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房县黑木耳和房县香菇通过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品牌价值分别达6.06亿元、5.93亿元。

融合发展联动。以产业深度融合为引领,积极探索“农业+”多业态,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使之在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美化乡村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其中,“农业+”林、牧、渔业催生了稻虾连作、林下养鸡等循环农业;“农业+”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催生了消费体验、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催生了在线农业、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农业+”城镇催生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区等产城融合型农业。同时,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18年,全县休闲农业接待69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6亿元。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超市、肯德基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站点127个,“互联网+”农业迈出新步伐。2018年,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1.2亿元,同比增长10%。


(责任编辑:邹怡)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