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 柯鹏 报道:今年以来,窑淮镇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要求,通过建强平台、锻造队伍、做优服务,构建起覆盖镇村两级的联动调解体系,14个村54名调解员全覆盖,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5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其中85%的纠纷在村一级人民调解组织中实现了“就地化解”。

以调解中心为平台,强化矛盾研判和分流疏导。全镇14个村级人民调解室化身“渠坝枢纽”,将山林土地、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纠纷“分流疏导”。“以前一有土地边界争议就吵到镇政府,现在村上的调解员带着法律知识到现场,能把道理说清,也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村民老李的感慨,道出了基层调解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变化。
以锻造队伍为抓手,强化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建立健全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联合司法、林业、国土、公安、信访等部门组建“流动调解员”,通过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等形式,促使矛盾纠纷妥善有效化解,组织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充当人民调解员,建立起“能说、懂理、会办”的调解队伍。“每一次的调解都通俗易懂,每一场服务都贴近民心。他们既是政策的宣传员,也是矛盾的调解员,更是群众的贴心人。”窑场村人民调解员郑义勇自豪地说道。
以为民服务为主线,强化基层治理大格局。在人民调解一线,54名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15个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专职调解员走村入户,把调解桌搬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将征地补偿的分歧、家庭邻里间的摩擦、山林土地的争议一一化解。今年以来,还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立和“3792778”热线电话开通,群众纠纷有渠道反映、邻里琐事有地方化解、疑难困惑有专人解答。“不用跑远路,到镇上就能问问法律问题,心里踏实多了。”这是窑淮镇淮水村群众对基层法律服务最真切的心声。
下一步,窑淮镇将继续深耕人民调解工作,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目标,建立健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大格局,立足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细”,全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绘就出和谐美丽新窑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