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化龙堰镇上湾村:秋大棚里莴笋旺 特色种植结出“增收果”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陈 报道:秋阳透过棚膜洒进房县化龙堰镇上湾村的蔬菜大棚,50余亩莴笋幼苗鲜嫩翠绿,叶片舒展、长势喜人。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或检查滴灌管道,或拔除杂草,指尖拂过幼苗的动作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这片大棚,正是当地靠特色种植带农增收的生动写照。

“以前种莴笋靠天吃饭,遇到降温就愁收成,现在棚里装了智能温控和墒情监测仪,啥时候浇水、补肥,仪器一响就知道。”上湾村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蹲在田垄边,指着幼苗根部的滴灌孔介绍,依托水肥一体化技术和优质品种,这里的莴笋亩产稳定在8000斤以上,比露天种植早上市20天,错峰销往市场时,每斤能多卖0.3元,每亩纯收入超5000元。

为让莴笋“种得好、卖得好”,化龙堰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统筹发展:村里统一流转50余亩土地,建成20余座高标准大棚,合作社负责供苗、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镇里的蔬菜交易中心专门开辟“莴笋专线”,成熟的莴笋经分拣后,直供十堰、襄阳等地的20多家商超,去年旺季时日均发货3000斤,没出现过一次滞销。

产业旺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我把家里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年能拿4500元租金,平时来大棚打工,一天120元工资,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还能挣钱。”正在除草的村民李大姐说。目前,这片莴笋基地常年带动20名村民固定务工,秋收忙碌时能吸纳50余人临时就业,已让周边3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

“下一步,不仅要扩大莴笋种植规模,还要对接深加工项目,我们打算做腌制莴笋,用真空保鲜让‘秋莴笋’变成‘全年能卖的菜’。”化龙堰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一颗颗翠绿的莴笋,正以“扩规模、延链条”的步伐,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又鲜活的“绿色动能”。

一审:黎娟  

二审:程艳  

三审:龚成龙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