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沙河乡:人大代表一线宣讲 聚力产业振兴路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周未来 报道:仲夏的沙河乡,食用菌园区菌香心脾,菇棚鳞次栉比,一本本沾着泥土气息的调研笔记,伴随着人大代表们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菇棚内外。他们紧扣党的路线方针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聚焦全县发展形势与本乡特色产业,通过扎实的“会前调研”和“一线宣讲”,将政策解读与发展信心,化作菌农耳畔的乡音,共绘产业振兴的清晰路径。

深调研精准备,政策宣讲接地气。为确保政策宣讲精准对接群众关切,沙河乡人大代表在宣讲前开展了全覆盖式入户调研。5个代表小组走访8个专业村百余户菌农,实地考察573个菇棚,聚焦产业政策、技术需求、市场拓展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精准宣讲奠定坚实基础。依托调研成果,代表们在文化大礼堂、小微广场等场所,深入阐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乡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功实践,通过勤发富菌业的引领作用和火光村强村公司的发展模式,生动解读资源整合、政企协作等政策红利,将宏观政策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发展路径,有效凝聚产业兴乡共识。

讲形势树信心,发展成就强底气。代表们以全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绩为生动教材,全面展示了全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劲态势。在菇棚旁、晾晒场召开的户院会上,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全乡建成15个食用菌园区,年种植规模达530余万筒,带动单亩增收5000至7000元;每个标准菇棚旺季可创造5个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针对群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宣讲了废弃菌棒100%回收利用的创新实践。详细解读与尚诚公司共建的“林下养菌——菌棒制肥——肥养森林”生态循环模式,该体系年处理废弃菌棒100万筒,生产有机肥10万吨,成功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返乡青年现场分享的就业增收经历,更以鲜活案例印证了产业发展的惠民实效。

绘蓝图明路径,产业升级汇众智。聚焦乡党委、政府“三链融合”发展目标,代表们系统阐释“三个一批”工程的实施路径。在数字化菇棚示范点,通过智能温控设备演示,讲解物联网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规划;围绕延伸产业链条,介绍培育精深加工企业、开发菌菇酱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战略布局;针对技术需求,详解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及常态化培训机制。宣讲全程注重互动实效,代表们认真记录菌农对深加工项目落地、技能培训内容的建议,现场解答产业政策疑问。通过双向交流,既让产业蓝图更贴合民需,又激发了群众参与产业建设的主动性。

沙河乡人大代表通过深入一线的宣讲活动,以扎实的调研打基础,以鲜活的事例强说服,以清晰的蓝图聚共识,成功将党的政策主张、发展的大好形势、产业的宏伟蓝图传递到千家万户。如今,在政策阳光照耀与干群合力耕耘下,沙河乡食用菌产业根基日益稳固,“香菇小镇”名片愈发闪亮,正沿着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阔步前行,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黄婷婷)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