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91岁老人痴迷“红学”,出书30余万字,被专家称为“一项创举” 26年写就《<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

手不释卷的刘老。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韩玉砚

耄耋老人可以做什么?91岁老人刘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近日,刘老怀揣一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走进十堰晚报编辑部。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少年时代起就爱上《红楼梦》,可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高鹗版《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存在人物结局前后矛盾等诸多问题。退休后,他花费26年时间在高鹗版《红楼梦》续作的基础上校注、改写,并出版成书。“红学”专家为此书作序,称“这是一项创举”。

热爱文学,发现《红楼梦》续作“瑕疵”

刘可1926年出生于湖南衡山,青年时期在贵州上大学,在校期间由于参与反对腐败当局的学生运动,被逐出校门。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当时极为稀缺的知识人才,被分配到原武汉中原大学继续读书,毕业后就职于湖北省财经委员会,从事统计工作。1973年,刘可与爱人服从上级安排,被分配到十堰市计划委员会,在十堰工作生活至今。

“不管在颠沛流离的战争时期,还是安定繁荣的和平年代,我从未放弃过阅读……”刘可说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得最多的就是《红楼梦》。众所周知,今天广为流传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学者高鹗等人根据前人残稿编辑、整理而成。刘可在多年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发现高鹗版《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存在一些问题:“在细节处理上较少独到的描写,缺乏艺术表现力;人物性格、结局前后矛盾,有些地方错得离谱……”

渐渐地,一个想法浮现在刘可的脑海:对《红楼梦》后四十回进行校注和改写!但转念一想,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这么做不仅需要勇气、毅力,还有可能引起外界的非议,于是,他只能把这个想法埋在心底。

1989年,刘可正式退休。当年,他便迫不及待地赶到湖南,拜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刘上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后四十回存在一些缺陷,影响到整部小说的艺术水准,不过也不能全盘否定后四十回。那么,既然前人可以修改,今人为什么不能改?”刘上生对刘可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告诉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不乏后人对前人作品进行修改并超越前人的例子,比如清顺治年间,经学者毛宗岗修改的《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在数百年后超越此前的各种版本,流传至今。

三易其稿,出版《<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

在得到专家认可后,刘可于1990年开始动笔,对《红楼梦》后四十回进行长达26年的校注和改写,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退休之后,除了每天上午、下午出去散一会儿步,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校注《红楼梦》续作进行阅读、写作,已经形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近日,记者在刘可家住张湾区车城新村的住所里看到,书房、阳台里密密麻麻地堆满他20多年来创作的手稿。

2012年,由刘可撰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基本完成,2014年,他对其进一步修改,精益求精。2016年春节期间,武汉大学出版社决定对他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进行出版。但工作人员告诉他,希望对书稿进行最后一次校对。

那段时间,90岁高龄的刘可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为了不影响老伴休息,一个人在客厅的餐桌上埋头工作,有时候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一门心思扑在这上面,30多万字的书稿,核对了3遍,很多地方进行了修改,个别地方改了20多次……”

刘可拿出好几本“长相怪异”的高鹗版《红楼梦》续作,书里夹满各种大大小小的纸条,纸条上是刘可对续作的校注,密密麻麻。“我不会使用电脑,这些都是手写后花钱请人打印出来,然后再贴上去……”

2016年3月,三易其稿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终于正式出版。

专家作序,称“这是一种创举”

刘可告诉记者,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广为流传的高鹗版《红楼梦》续作基础上进行大胆删减,并作了修改和补充。“为了写这本书,先后修改3次,共计删去36774字,改写26884字,两者相抵,净删9890字……”

该书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在描写宝玉掀开盖头发现新娘子不是心上人黛玉,而是宝钗时,删除原书中大量描写宝钗美貌等不符合常理的内容,改为宝玉从不相信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到哭得不省人事等更符合原著情境的剧情。刘可说:“按照常情常理判断,宝玉此时怎么可能有兴致来欣赏宝钗的艳容美姿呢?”

该书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中,贾迎春的丫头司棋“一头撞在墙上”身亡后,青梅竹马的姑舅表弟潘又安不仅毫不悲伤,还不无得意地大谈自己在外发财,接着“打怀里掏出一匣子金珠首饰来”,又说“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刘可删除这部分不合情理的内容,改成潘又安抚尸痛哭的情节。“虽然潘又安这个人有缺点,但他不可能对司棋的死无动于衷……”

刘可告诉记者,《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都写得细致入微,相形之下,后四十回就显得浮皮潦草,有些描写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衔接前后情节。“所以我在修改后四十回的时候,该浓墨重彩的地方绝不吝啬笔墨……比如在描写元春之死、探春远嫁时,都花了很多心思。”

“这是一种创举,因为在‘红学’史上,还没有人这么做过,甚至也许也没有人这么想过。这么做不仅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还很有可能带来一些非议和不解。但是他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一丝不苟,笔耕不辍……”刘上生为该书作序,对刘可26年来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当我拿到由他精心修改的校注本时,心中不禁充满了崇敬和感动……有些构思、描写相当出色,他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走出书斋

鼓励年轻人多读书

刘老参加读书分享会,向市民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刘可在读书写作的同时,还不忘走出书斋,向年轻市民畅谈读书体会,以身作则引领全民阅读。2016年10月2日,市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听说刘可的事迹后,邀请他出席书店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会,分享他研究《红楼梦》的心得。

“读书会虽短,却内容丰富,各种思想交汇激荡……”与会的市民黄女士说,尽管刘可年事已高,但他演讲起来思路清晰、结构缜密,非常吸引人。书店工作人员许乐也忍不住为刘可点赞:“刘老这么大年纪,还不忘引导我们年轻人读书,令人敬佩!”

“徜徉书中,放松自己,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与书交流,与书为友,我们就会发现,书是最博学、最无私、最雅致、最宽容的挚友……”说起多年来读书的心得,刘可意犹未尽。他认为面对当前这个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年轻人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有生之年,如果能把这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校注》再修改一次传诸后世,此生无憾……”做事力求精益求精的刘可表示,接下来还将对这本书的个别地方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再出版一次,让后人领略《红楼梦》的魅力。

■链接

《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贾探春含泪漂异城 大观园信邪闹鬼神》节选:

探春船只从运河入长江,出海口向琉球驶去。到了大海上,只见水天一色,一片汪洋。探春哪见过这般景象,一时倒有一种胸襟开豁,视野辽阔的感触。虽说一路上尚算风和日丽,但在海洋上就免不了风波,无风三尺浪,有风那还了得。一日看似风恬浪静,日光融融,忽然狂风从远处迅速奔来,只见海浪随风拔海而起,直插云天。顿时天昏地暗,大海怒吼,直想把天都要撕下来。船随浪尖,似乎把人升到天上,随之下降跌入低谷,好似把人从天上甩到浪底,这风浪似乎随时都想把人坐的这船吞噬掉。船的颠簸甩砸,它像要把人胃里吃下的东西全部掏空,一滴水也不肯让人留下,那呕吐实在难受。如果风清日暖,大海又像一位慈母,摇着大摇车,让人昏昏欲睡。好在这大风的日子不多,经过若干时日,终于到达了琉球王国。探春在船上忖夺:“把我送往这异国他乡,看来这是我的命,我只有认了。我现在是王妃,只要可能,我就帮助国王治理好国家,成就我一番事业。”

(责任编辑:黄俊)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