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是谁,最早进入神农架?

●余策星  尤妮娜

在房县档案馆翻阅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国县长贾文治的《神农架探察报告》后才知道:

最早进入神农架的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英国学者奥古斯汀.亨利,是第一个进入神农架探奇考察的外国人。他采集了数千种植物标本回国研究,发现神农架的植物种类,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尚属新种类。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美国园艺家恩斯特.亨利威尔逊曾先后两次进入神农架,采集标本万余种,拍摄照片数百幅,载入了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的《威乐逊植物志》一书。

民国十一年(1922年),日本国平陵贞干、江元义一行进入神农架,他不是考察资源,而是直接在神农架的宋洛河开采铜矿。外国人的猎取、宝贵资源的流失,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和重视。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植物学家陈焕、钱崇澍、秦仁昌、陈嵘、周鹤昌等先后进入神农架,探察神农架山川地貌,采集植物标本、矿产资源。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房县县长贾文治组织了138人的团队探察神农架,撰写出洋洋三万余言的《神农架探察报告》并以日记的形式,把每天行走的路程、所见所闻,沿途风土人情详细记录下来。

他在第一页上写道:“一、神农架之海拔高度达三千三百二十公尺,为华中第一峰。居兴(山)巴(东)房(县)三县交界之中点,约计面积为二万二千五百余平方里。东北百余里巍巍对峙者,为兴山县北部之老君山。南临巴东、群山绕膝,夏谷坪、沅渚河、山谷交差(叉)、环抱如裙。西由筲箕沿连黄界山脉,与兴山大当阳相接衔。北九十里即房县天池垭山脉,中有麂子沟、温水河汇流其间。山势高寒,古木丛深、实千年来未开发之天然林也。”

第二:行程纪要,1942年9月22日组团出发,从军店、上谷(上当河)两乡镇,由上当河进入羊肠河(羊叉河),河窄流急,两旁高山如壁,路却依河而行,凡涉水三十六次,民谚曰:“七十二道脚不干。”羊肠河走完即是意大利人传教的天主堂,同天主堂经马家沟至黑虎庙垭,二十华里只有人家一户,林木蔽天、步步登高,贾文治及所有人莫不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黑虎庙垭高一千八百八十公尺,只见凉风习习,不敢久停。当夜宿于范家垭,二天由朱家沟进乌梢尾,二荒坪等处,俱高山环列、人户稀少。篮家垭海拔高二千零零二公尺,苞谷已不能成熟,居民架木为屋,生活简单艰苦。经二荒坪过一碗水,上三里坡,下八里坡。坡度极陡,这时夕阳西下,平湖乡(九道梁和平陡河乡)乡长打着火把来接,再上七里,才到乡公所,这一天行程已达百里。

第三天从朱家沟到九道梁,天下起了细细濛濛的小雨,雨中坡陡难行,下了庵场垭,又走笔架沟,在路边弄了中午饭吃,饭后又到马鞍头,远远看到九道梁,如在面前。

九道梁清朝时设有文武衙门,文曰巡检,武曰千总。管辖七十八保半。有人家百余户,商业繁盛,是房县西南重镇。可自民国二年(1913年),连年遭到土匪骚扰,居民多以流失在外,左近人家只有三、四家而已。

贾文治在调查中发现,要想复兴九道梁,除招垦外来人员外,急需发展交通。沿九道梁河水下行六十里,就是竹山县的白河口,此水汇入堵河,堵河接汉水,可直达郧阳, 襄阳,到汉口。贾文治后来报请国民湖北省政府,请来汉江工程局第一勘测队从事测量,修通了航道,从此,九道梁通航,堵河两岸,竹山,房县沿河商镇繁荣。这一切都属于贾文治的政绩。

从九道梁过响峪河过坑子,沿途有四川大昌县老百姓在此伐木盖屋。贾文治交待乡长,凡来此垦荒农民,免交税赋,任其自来自往。

从坑子过干溪垭交竹山的顺水溪,再进八里  、十里荒,在十里荒借一农家做饭,饭后又行五里到小九湖垭。

小九湖垭子,海拔高二千二百五十公尺,小九湖只有五户人家,湖水排入铜矿沟,满目蒿草,遍地“地榆”,药材无人采取,已耕之地,不足百分之二十,从小九湖经过箭穿垭到大九湖,一望无垠,万山中有此一大平原,殊为奇观。大九湖为唐朝薛刚练兵之所,每两山洼处编一字号,从一字号到九字号止,另有卸甲套及挂字号中,分上下两坝,约有六十多户人家,大半是从四川迁移过来,尚扑厚有古风,夜里多以野猪和狗熊为害,到处可以听到胡茄,哞筒声,以防护野牲口伤害庄稼。

大九湖有积水一道,名叫黑水河,无处渲泄,流入西北之旃池(地名)落水孔。

贾文治为查落水孔,亲自住宿在旁边,天明时带人,披荆斩棘,越黑水河穿过七八尺厚之草原,匍匐前进,才寻找到落水孔。

落水孔有四个地方,水流入此,注入地下汩汩有声,旁为高山,水自地下流至竹山垭外涌出地面,为出水孔。贾文治在此探察落水孔时,遇两条毒蛇,仗着人多,把毒蛇打死,幸未伤人。

大九湖勘察已毕,又转赴阡坪,农学院王教授由此返还恩施。

阡坪上台子一百多里地行程,是这次考察最有诗意的一段路,清早五点起床,六点半开饭,七点开始按照行进之序列前进,经龙洞河、黄家沟、荆棘丛生,无路可走,山越上越高,正所谓“山从人面起,云自马头生。”经响水洞越桥沟、林木泉石,风景幽美,东北行数里是马麻山,打前站的也在此山坡水边,架锅做稀饭相候。等到大队人马到来,各自解开携带好的包谷浆馍馍,就着大火烤烤,喝碗稀饭,饭后又行,进入白草坡,约行七八里忽见一大平原,于白草中遍生野葱,即葱坪也。葱坪四周,山峰皆峭立如锥,时云雾锁半山,景堪入画,同行之人,谁也不知此地甚名,命名为锥天峰。再朝上走就是叶家垭。

叶家垭高达二千九百八十公尺,为这次行军以来第一高峰。这里极缺淡水,好不容易 寻了一处有水之地,全体人员在此露营。

由于头一回露营,所有人都十分兴奋,苦于所带帐蓬有限,首先请科学考察人士挤入帐蓬,县长贾文治和五十多名士兵及民夫在外露营,天气又冷,又无被盖,以烤火度夜,谁知半夜天降大雨,帐蓬漏雨,大家里外都睡不成,只好在雨中抢着做了两锅苞谷糁子,大家各自吃个半饱,这时天色麻麻亮。

贾文治一夜无眠,天微亮时,他一手柱杖,走在向导后边出发了,天上雨越来越大,山路且陡且滑,稍一不慎便有滚岩的危险,加上大风又裹着浓雾,一时之间不辩天地,路滑泥泞,所有人员,无不跌倒,好在路边荆棘刺藤,扶着爬起,怪石峥嵘,矗立面前,植物学家周院士跌倒多次,简直不敢再站起来,稍一直腰,“咚”又是一跤。一时之间惹笑了一大群人。在笑声中,又有人滑倒在地。

如此直上直下的三十里路,下到反湾,乡长许清安已先到两日,安营在台子上,台子上只有两户人家,穷苦异常,全家人没有被子盖,一家大小男女只有一条裤子,和一件棕蓑衣,谁出门谁在穿。全家人四季都围在火笼坑前,主食以洋芋为主,掺杂少量的苦荞麦、苞谷。到了夜晚,一家子人把码成堆的茅草、苞谷衣子扒开一个洞子钻进去。贾文治看到此处,把带的不多的行李中,匀了一床被子和两件士兵的军衣给了这两户人家,贾文治反复交待许乡长要重点关照这  两户特困人家。

贾文治一行由台子上出发,直上十里大坡上观音洞垭子,从玛瑙池六七里,进入神农架大龙潭,传说中的大龙潭,潭中有龙,有人说:’投石入水,马上天降倾盆大雨’ 。贾县长为破此传说,专门投石问潭,并有绳拴石测龙潭水深。投石不见雨,测水深不过丈余,贾县长说:“迷信传说,今见其实也。”又过一沟,无法可通,贾县长便组织人员砍木架桥,后取名架缘沟。过了架缘沟,便可望见木城,只见神农峰顶“冷杉翳蔽,怪石嶙立。”爬地柏、映山红丛生其间,是低山中不可见植物。腐朽之木,遍地皆是,所谓的“木城”,即是此处。木城海拔三千三百三+二公尺。

高瞻远瞩,众山皆小,而所传之毒蛇猛兽,除随行猎人在架缘沟捕获一只野羊外,余均未见。何来神秘传闻,至此揭露无遗,考察工作由此结束。

贾县长后来对省里汇报时说:“在大龙潭投石问雨,当时末下,等到我们转身到了木城之顶,大雨滂沱,不能工作,连续四天阴雨不止,后来,十月十四日,大家开会决议,不顾其天气阻隔,十五日冒雨登上神农顶峰,以窥全豹。”

说来也巧,会议决定后,当夜云收月出,明月如画,天空洁静,蔚蓝水洗。

贾文治一行团队从194 2年的9月29日出发到10月25日返回房县城,历时36天,往返行程一千二百华里,所有人员,身体健壮,负责这次安保工作的王(秉章)魏()两位团长,从老冠(木河)乡分手回城。

贾文治考察回县以后,把所有搜集材料,气象、植被、物产、地势矿产结构。书写出了三万多字的调查报告,报告送往民国省政府,被省政府列为“天字第一密档”。 后来贾文治为神农架赋诗-首:

苦竹成林杉蔽空,

龙盘虎琚势豪雄,

登临方知群山小,

此是华中第一峰。

神农架后来被称为:“华中屋脊”。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家计划开发神农架。

1962年11月,中共湖北省成立了“开发神农架林区兴山县指挥部”。

1963年3月成立“开发神农架林区房县指挥部”。县委书记王启珠任指挥长。正式开始修筑“房红”(房县至红花朵)公路。

1969年8月经中共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把房县兴山两个指挥部合并,成立了神农架林区革委会。

1970年9月房县辖区,盘水区11个公社和田家山林场,九湖乡两个林特场,上龛区的官封公社,九道区的红举,扳仓,东溪等十五个公社两个场72个大队311个小队和所有机关,企业,商店,粮管所,学校,供销社划归新成立的神农架林区。从此神农架便从房县的版土中分开了。2016年春神农架林区文化部门来了一斑子人来说:“省里要搞神农文化的整理工作,其实:神农文化就是房县文化。”房县文联组织部份人员参加了他们的座谈会。

资料来源:(房县档案局),(房县志),(神农架志)。

(责任编辑:林敏)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