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东汉孝子黄香出自咱十堰房县

在《二十四孝》中,记录着“融让梨,香温席”的故事,讲的是4岁的孔融懂得谦让他的兄长,9岁的黄香懂得行孝他的父亲。“黄香温席”的故事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东汉时期便闻名全国的孝子,籍贯竟然是房陵,也就是我们十堰市房县人。

“忠孝名邦”石刻匾额

汉黄孝子墓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实习生 张瑞

在《二十四孝》中,记录着“融让梨,香温席”的故事,讲的是4岁的孔融懂得谦让他的兄长,9岁的黄香懂得行孝他的父亲。“黄香温席”的故事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东汉时期便闻名全国的孝子,籍贯竟然是房陵,也就是我们十堰市房县人。

“香九龄,能温席”的由来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史料记载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介于四品与五品之间的官员,相当于当今的一个地级市市长(厅局级)。

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也就是“黄香温席”典故的由来。

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房陵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黄香籍贯民间说法不同

在房县有碑为证

黄香的孝子之名流传已久,可他到底是哪里的人? 有人说云梦县城北有一个村叫黄孝村,黄香就生于此村,葬于此村。也有人说,黄香是汉代江夏郡安陆县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后汉书》本传中曾有记载说:“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

“黄香真正的出生地,其实在古代的房陵,也就是现在的十堰市房县。”十堰市民俗协会会长袁正洪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袁正洪介绍,房县,古称房陵。据房县志和建在县城内的黄香祠堂以及黄香墓的碑文记载,黄香是房县人,任职于湖北云梦。死后衣冠葬于云梦,尸葬于家乡房县。据房县志记载:“黄香墓,城西二里,即今房县城关镇中西关”。房县现保存有汉黄孝子墓残碑一通,及黄香祠石构件雕刻作品“皇恩旌表”一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

据房县文化学者揭源泰介绍,记载事迹的碑文为:“黄孝子墓,一在安陆,一在房县。《太平环宇记》两存其说。《汉书》称孝子江夏郡人,则孝子墓以在安陆者为是,不知凡祭有其举之,则莫敢废《汉书》不明,言孝子所墓之处房县,墓之见于记载者,千有余年。且安知孝子非生于安陆而卒葬于房;墓之在安陆者,徒以生长其地葬其衣冠而房又为蜕骨之所乎?”

上世纪70年代,房陵城东城门的门楼墙上,还镶嵌着明嘉靖十六年由朝廷命名授予的“忠孝名邦”石刻匾额。据史书记载,这里的“忠孝文化”中的“忠”指西周太师尹吉甫精忠报国的事迹(西周太师尹吉甫是房陵人),“孝”指汉代孝子贤臣黄香孝敬父母、爱民勤政的故事。

这些珍贵的遗迹,都为证明黄香是十堰市房县人提供了有力证据。

孝行成为房县民风

据房县的民间传说,黄香的孝德贤才得到当地官员的赏识和家乡父老的推崇,13岁时便被推荐到朝廷做郎中。黄香先后当过郎中、尚书郎左丞、尚书令、魏郡太守。

他在任尚书郎左丞时,积极帮助上级处理事务,得到皇帝的称赞;在任尚书令期间,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保全千余名受冤百姓的性命;在任魏郡太守期间,带领军民抗洪救灾,使几十万灾民免于流离失所。黄香因积劳成疾而逝,享年54岁。

黄香为父母尽孝,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责的故事,在房县大地代代流传。忠孝文化构成了房陵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重建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影响深远。

1997年,房县开展了弘扬孝文化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以弘扬房陵“忠孝名邦”的传家立世精神。 2010年,黄香传说被省政府以《孟宗黄香孝行故事》之名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黄香孝行文化,袁正洪表示:“在房县,特有的尹吉甫、黄香忠孝文化,对于现阶段十堰地区乃至全国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之所以要尽力去证实、去争取黄香的故乡这一文化标签,不是为了一时的经济效应,而是为了证明一方人民对于一方文化的坚持与热爱。”

(图片由袁正洪提供)

(责任编辑:林敏)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