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甘当山村最不起眼的医生

——记房县大木厂镇马进洞村乡村医生万玉虎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邓发基 李锐 张家海 报道:村医,直面百姓。是医生行当里“最接地气”又“最不起眼”的群体。房县大木厂镇马进洞村就有这样一名村医,方圆数十里的群众都找他看病。他就是从医22年,被村两委和老百姓誉为“没得说”,前不久被镇政府授予“全镇无私奉献模范”的好村医万玉虎。

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

今年44岁的万玉虎,家住房县大木厂瓦房窝(现东河村)。父亲万志平是上世纪70年代的大队“赤脚医生”,后因敬业可嘉,被招为“卫生大集体职工”。

“我父亲是1980年从双庙卫生所调到马进洞的。”提起父亲,万玉虎这个当儿子的心里满是遗憾。他说,父亲在马进卫生所干了23年,2003年病退,04年却查出得晚期胃癌,05年病故时还不到60岁。记忆里,他从10岁起,每年寒暑假都会随父亲走捷径,自瓦房窝、经郭家庄、过百户河、翻老母殿,到距家70多里远的马进洞待上十天半月。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那时,父亲有空就教他背诵中医汤头歌诀,偶尔也带他去深山里采药。从父亲身上,他领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萌发了从医的志向。初中一毕业便不想上高中,决意跟父亲学医。学了年把多时间,打下了一些“望闻问切”、“辩症施治”的中医基础,也学会了一点儿中药炮制的“皮毛”。然后,才到县卫校读西医士班。1994年卫校毕业后,本想继续深造,到县医院进修外科或麻醉,但父亲却坚持让他回马进洞。

“当时,心里难免有点儿失落。”万玉虎说。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别有一番感慨。因太年轻,临床经验少,刚到卫生所那会儿,他得不到患者的认可与信任,病人总是找父亲看病。面对这一考验,他便在心里暗自较劲。白天,尽力做父亲的帮手,或观察病人,或输液、换药,或定期上门为群众开展预防保健;夜里,抽空钻研业务,查阅各种医学书籍,尽可能地汲取和掌握医学知识。这期间,除了跟父亲潜心习练中医针灸推拿,只要遇到有名气的医生,他都找机会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凭着一股子韧劲,凭着他有别于父亲用“仨指头把脉”、靠传统中医药治病的西医药“全科医疗”优势,凭着他时不时地背个药箱“从这家、到那家”搞“防保”、甚至还曾摸黑赶到一农户家“点煤油灯”照亮给小孩儿打预防针的点点滴滴,他渐渐赢得了周围群众的赞誉。也使父亲能放手让他担当起一个医生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一个“守护生命”的“天使”

“医生是个良心职业。”万玉虎说。多少年来,他看病总为群众着想,从不让患者跑“冤枉路”、花“冤枉钱”。当年,地处偏远高山的羊子铺、何家沟有五十几户两百多人。没通便道,山路难行。那些年老体弱、病重的村民时常需要医生上门服务,他都有求必应。

2010年寒冬的一个晚上,家住何家沟的80多岁老人肖习政,患有老慢支、高血压、糖尿病,是个留守老人,因感冒发热未及时治疗,引发呼吸衰竭,陷入休克。万玉虎得知消息,连夜出诊,待把病者护送至镇卫生院时,已是次日天明。

去年10月,年逾5旬,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李华云,因身体虚弱又劳累受凉,突然晕倒在家。万玉虎闻讯赶到羊子铺,找人用担架抬了8里多地,才送上救护车。一路护送至镇卫生院后,又替她垫交了2000元住院费,才放心离开。

还有突然吐血的薛治怀……。在基层行医这么多年,面对脆弱的生命、有限的医疗资源,万玉虎的心里越发感悟到美国医生特鲁多说过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界名言的真谛。因而,经他帮助、转诊治愈的患者举不胜举。也是他历经8000多个日日夜夜,或徒步、或骑摩托车,跑遍马进洞周围10余个自然村,最大限度地方便山里群众的就医,被老百姓誉为“马进洞的120”,方圆几十里内的“大忙人”的出发点与动力源。

“加满一箱油还管不了十天,一年到头摩托车至少得换两次胎。”万玉虎说。为方便出行、出诊,1996年他花2500元买了一辆(也是当年马进洞村唯一的)旧“捷达”摩托车。以后又陆续新买了两部“本田”、一辆“嘉陵”。这些年,他风里来、雨里去,竟然先后骑坏了四辆摩托车。双腿膝盖和右胳膊前臂,至今可见因骑摩托车不慎摔跤留下的几处永久性疤痕。

“医生当到这个份上,真是没得说的。”58岁的老支书、现任马进洞村委会主任曹树春在年初申报“全镇无私奉献模范”时的一番话,说到了马进洞群众的心坎儿上。

一名“最接地气”的“村医”

“我是1997年办的人事代理。”万玉虎说。马进洞曾经是通往县城、“挑盐”去的官道,贺龙“跃马房陵”就从这里经过,以前属“管理区”所在地。原来的马进卫生所仅有3间土墙房屋,他翻修过2次,还不如老百姓的房子。2012年,他征得村委会支持,在公路边上划了点地,自筹16万元(其中找北京的幺爹借了10万)才建起两层近3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楼房。一楼按甲级卫生室(所)标准,设置为“5室1房”的医疗区;二楼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从老家把年逾60旬的母亲接过来照护同住。这年7月,医疗机构换证,被更名为卫生院下属的“马进门诊部”。

“因门诊部所在地不允许设村卫生室。所以他(指万医生)实际上就马进洞的村医,承担村卫生室的职责。”大木镇卫生院长向杰介绍说,近些年,随着国家“医改”,随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政策的出台,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新农合”惠及千家万户、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政府埋单”(群众免费享受)、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等卫生“新政”落地生根,使乡村医生对于农民、农村更为重要。国家也明文规定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室完成。

“虽然没干好大的事儿,但说实话‘真忙’、‘真累’!”从门诊日志上,便能看出万医生的病人还真不少,有本村的,也个别外村和邻镇土城黄泥沟的病人。他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除了看病、出诊、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要,更多的则倾注在“维护管理已建立的431户184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每2个月为群众办1次健康讲座,为0~6 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调查登记适龄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及查漏补种,协助完成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健康体检,对孕产妇定期随访,对婴幼儿发放营养包,每季度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1 次面对面的随访,常年落实‘一病两方’,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与健康教育”等各项“基本公卫”服务上。头绪多,任务重,每天都要“连轴转”,有时都忙到晌午了还没顾得吃早饭。到镇卫生院报表、开会,从来都是快去快回,不敢有太多的耽误。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正如央视《黄金100秒》中的口号。2013年,马进洞村作为十堰市唯一的省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层抽样”调查点,代表房县迎检,得到省专家的高度肯定。

殊不知,曾几何时,面对医院医疗“事故”与“纠纷”屡屡披诸报端,“医闹”、“医托”畸胎怪现,“天使”变身“恶魔”……遭致无端谴责,以致非得“公安机关派驻警力、维护秩序”的社会境遇;面对城市医疗资源密集,医生“高手如云”、待遇颇丰,而乡镇卫生院却“留不住人才”,村级卫生人员更堪称“奇缺”的现状,竟然会有这么一个本来可在卫生院“按部就班”、施展才智的医生,去甘当深山里的村医,且一干就是20余年,与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这里的群众无人不晓,他有“出门看病从不问人收出诊费”的习惯,给人扎银针、拔火罐、做小儿推拿什么的也分文不取,全当举手之劳。经常有留守老人弄丢了合作医疗卡,他都一一主动为其补卡代办。他一心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却始终愧对妻子,全凭她往返于大木、县城和十堰之间照护孩子读书,拉扯一双儿女长大。他无数次地牺牲了与妻儿老小的团聚时光,却把最需要的温暖送给了患者,也送到了山村百姓的心间。

“万玉虎,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楷模吗?!”去年,房县卫计局副局长昝启奎到马进洞村检查“五化”村卫生室建设时如是说。当即,以20万元的补偿,初步达成了马进门诊部房屋产权公有化的转让意向。

(责任编辑:杨正强)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