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新发展理念中的县域文明进路

作者系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赵礼江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精神文明就要跟进一步。如何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绿色房县、创新房县、法治房县、文明房县、小康房县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良好文化支撑,加快建设文明房县,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城,是广大干部群众亟待突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县域文明的创新模式

当下,县域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工作手段发生深刻变化,必须以聪明定天、以智慧立地、以创造为荣的创新精神,推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载体平台、体制机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新动能。

在系统化上创新。县域文明的进路应以价值信仰文明、心灵生活文明、行为举止文明为导向,以“十星文明城·城乡大共建”“精准扶贫·文化大院”为牵引,以环境优化、文明创建、生态文明、文化繁荣为重点,主打文明、厚德、大爱、新风、人文房县精神骨架,叫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学校、文明家庭“老品牌”,开创文明社区景区、小区院落、网络空间、行业窗口、股室站所、新组织“新业态”,系统推动文明创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相匹配、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居民素质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把文明创建打造成引领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提升治理能力的源头抓手,发展先进文化的动力源泉,提升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增进百姓福祉的重大实事。

在项目化上创新。县域文明建设是由信仰、聚心、导向、动力、创新工程编织的幸福事业,需谋划接地气、沾土气、聚人气、冒热气的实践项目,方能落细、落小、落实、落地。借鉴经济工作手段,按照瞄准问题“为”,顺着大势“转”,紧贴地气“创”的原则,推出“人民有信仰·小康有希望”“精准扶贫·双富同步”“厚德房县·身边榜样”“双修双创·美丽乡村”等一大批有形、可操作、受欢迎的实践项目,依据实施的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等参数,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笔经费”的推进机制,精心编制任务书,科学绘就路线图,合理调度时间表,对标卡住关节点,分步实施立足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立竿见影的具体工作,推动县域文明建设常态化、事业化、群众化、科学化。

在专业化上创新。借助价值信仰的引领力量、科学理论的指导力量、舆论宣传的引导力量、传统文化的滋养力量、大美环境的熏陶力量、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运用“理论指导是前提、价值引领是根本、富民惠民是目的、人民群众是主体、宣传教育是主线、问题导向是动力、结合融入是关键、制度创新是活力、品牌带动是出路、细胞培育是基础”十大规律,以专业视角、专业技能、专业道路,实现效率最高化、效能最佳化、成果最大化。各级创城办、文明办要肩负顶层设计、牵头抓总、督办考核、试验示范、调研宣传职能,谱好独唱、领唱、合唱三部曲,当好二传手、主攻手、多面手,顺势借力、精准发力、主动给力、激发活力。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造就一大批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和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开口能讲、遇事能办、提笔能写的人才队伍。

县域文明的协调模式

坚持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服务人民与引导群众、请进来与走出去、统起来抓与分开来做相结合,协调解决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法治与道德、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等关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硬实力和软实力同生共进。

推动物质富有与精神富足同步。小康房县,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只有将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总布局,融入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全过程,融入政策法规、村规民约、文明公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规矩中,融入生产生活各环节,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工作、政绩考核,与经济发展、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同保障,才能建成经济发达、百姓富足、社会公平、教育先进、科技超前、家庭和乐、环境优美、活力四射、后劲十足的全面小康,才能从源头上改善社会人心、净化社会民风、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外修生态与内修人文同步。科学发展既需要物质、利益、效益的力量,也需要精神、文化、道德的力量。一个人的生活,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灵的,既要物质富有、更要精神富足,内外兼修方能身心和悦、家庭和顺、人我和敬、社会和谐、天人合一;一个地方,修的是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绿美环境,修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好生活,修的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政治生态,修的是忠、孝、礼、义、信的人文精神;一个部门,修的是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员工。只有外修创业之美、环境之美、秩序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的客观世界,内修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汲取人文养分,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高地,升腾发展气场。

推动统筹城乡与补齐短板同步。由于工作基础、认识程度、能力素质、经费保障等因素的影响,本应异彩缤纷、供需两旺的村镇社区文明建设,却成为县域文明的短板、痛点。通过多举措激励,压实、压密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直接责任、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之责,把文明建设打造成三农工作的综合抓手,让基层一线想抓、愿抓、能抓、抓得好;将文明建设融入涉农的重大决策、重要项目、重点工作,在舆论导向、政策体系、方法措施、经费保障、体制机制上,给予强大的外力支撑。同时,以农家文化大院品牌,以文体广场、文化专栏、十星级创建、道德讲堂、农家书屋、山墙文化、好人榜(脱贫榜)、家风廊、六大协会、文化农家为项目,依托精准扶贫文化小康,竹房精神文明示范带建设,文明单位结对共建美丽乡村等三大手段,引导群众住在大院、建绿美大院,学在大院、建文明大院,乐在大院、建欢乐大院,富在大院、建幸福大院,加快补齐短板。

县域文明的绿色模式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绿色关系人民的福祉和未来,也孕育着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所以,县域文明的内涵要有绿色发展要义,县域文明的任务要有生态文明的指标,县域文明的结果要有绿色红利、绿色福利。

厚培绿美价值观。大力普及生态文明伦理,打造绿色化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政风、行风、家风三风同育,教育、制度、监督三措并举,以载体、媒体、活动等方式,叫响婚丧喜庆简办、文明餐桌、文明节俭、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丧葬、文明祭奠、文明过节、生态文明十大文明新风,完善环境、卫生、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倡导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绿色休闲、绿色办公,凝聚绿色是房县最美丽的底色,生态是房县最大的优势的共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倍加珍爱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家园。

精编绿美路线图。秉承“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民生为要”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纳入大创建体系,以创建绿色房县和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城为统领,以服务“烟、菌、药、羊、茶、果、大鲵、蔬菜”八大产业为使命,以绿满房县、美丽乡村、清洁家园、文化大院为载体,引导群众打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持久战”,共栽生态、经济、人文“三颗树”,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天蓝、水净、山绿的绿色红利,转化为房县人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绿色福利。

深耕绿美好环境。好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沉甸甸的幸福感,直观地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县域经济的比拼,是好环境的比拼。文明房县的好环境,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关爱未来的成长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样的好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需要大员上阵、全县动员、全民参与、久久为功、共建共享。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团队要深耕的好环境,是学有优教、劳有丰酬、老有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构建的甜美日子,是条条道路、道道水管、张张网络、座座桥梁打通的幸福通道,是好卫生、好秩序、好民风、好风景、好故事、好舞姿、好声音舞动的美好生活,是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孕育的人文关怀。

县域文明的开放模式

现代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剧了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公共社会的人与人相关、事与事相联,加剧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县域文明建设既要整合多变多元的社会思潮,增强人们的骨气和底气,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培育宪政、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的普世价值观。

在内容平台上开放。巩固平台为王“老传统”,用好、用活五大创建“老品牌”、十大创建“新业态”,鼓励基层一线和广大群众摆脱传统解读,突破路径依赖,打造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大平台、好舞台;开创内容为王“新模式”,将文明、厚德、风尚、大爱、人文等文明理念,忠、孝、礼、义、信的人伦大道,法、纪、规、训、约等安身规矩,发掘其美人、乐人、育人、惠人功能,让更多的人受到和忠教育,养成和善德行,得到和乐享受,过上和美生活,托起有血肉、有道德、有温度的诗意之城、诗意生活。

在主力主体上开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办组织协调、乡镇部门主体主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推进体系,用好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打好组合拳、奏好交响乐、搞好大合唱。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畅通群众参与平台,让群众在我评议我推荐房县榜样,道德讲堂学习好人、感悟道德、净化心灵,学雷锋做好事等文明通道中受教育、强素质、添乐趣、得实惠,让群众在好玩、有意思、想参与中推动文明创建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真正使群众成为县域文明建设的源头活水、不竭动力。

在网络空间上开放。采取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网上网下参与,线上线下互动,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更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面向社会,推动文明建设与互联网全面“联姻”,为山区文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讲好房县故事、传播房县声音、阐发房县精神、展现房县风貌,把精彩的房县故事、深情的人民故事、昂扬的时代故事,挖掘上来、传播出去,动员全社会关注房县、理解房县、热爱房县、助力房县。

县域文明的共享模式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关键所在。做大县域文明“雪球”,盘活文明创建存量,做优文明创建增量,让文明创建的峰火在房陵大地形成燎原之势;切好县域文明“蛋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不断扩大创建红利、精神福利的到达率、有效率、获得感。

好食粮惠及人。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价值明灯燃起来,用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培育人们的信仰,坚强人们的意志,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人们的身心。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神食粮,涵养群众的好习惯、好形象、好环境、好身体、好生活,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消除人们的空虚感、孤独感、失落感。让更多的地方、更多的单位、更多的人成为“文明号”“好榜样”,把每一个创建板块都打造成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公共品,让更多的精神文化成果走出机关、迈向大众,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树立新风尚,让更多的人分享创建红利、精神福利。借助网站、QQ群、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搭建“微承诺、微行动、微志愿、微公益”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传递人间情,让困难群体人不到现场得关爱、受救助、被温暖。

好德行滋养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包括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心灵生活。开通房县好人榜、诚信黑红榜、美德少年榜、创建标兵榜,深化“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乡立约”活动,引导群众立家规、传家训、兴家教、正家风,凝聚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道德能量,唤化崇德向善、遵德守礼、践礼修德、积德行善的道德风尚,让孝亲之德、敬业之火、互助之美、诚信之光、正义之辉形成“燎原之势”,让无数志愿者用搭把手、帮个忙的点滴爱心,汇聚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病残弱孕的强大洪流,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托起守望互助一家亲的爱心城。

好人文泽被人。全面小康没有精神文化的充实和丰盈,物质层面的民生做得再好,也不能说活得幸福、尊严、体面。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用时代精神激活诗经文化、忠孝文化等房陵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群众化。彰显春节之贺、清明之思、端午之忆、七夕之爱、重阳之孝等“我们的节日”道德内涵,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的原则,发展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工程、开展文化活动,汲取人文养分、提升人文素养、凝聚人文力量,在生活上解难、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为党政分忧、为百姓解难、为文明助力。发挥文艺、文体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动群众保护古村落、古建筑、民间工艺、民俗表演、风味食品,发挥乡贤名人传播孔孟先贤的人伦大道,延续历史文脉,安放人民乡愁,重建温情的故土。(作者系房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赵礼江)

(责任编辑:杨正强)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