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黄凡 报道:近年来,房县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编制资源管理,激发乡村教育活力,推动全县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科学核编保障乡村教师需求。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生源变化,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优化师资配置。城区学校根据各学段学生人数,按师生比核定教职工编制。乡村学校按照师生比和班师比结合方式,就高不就低测算到各乡村学校,再将教学点各学段编制达标总数核定到各乡镇中心学校,实行总量控制。科学核定幼教编制,满足幼儿教育教学需求。
专编专用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每年招聘计划优先考虑乡村教师,编制足额保障,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房陵英才”人才引进专项编制,开辟绿色通道,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提高紧缺学科教师编制保障力度。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打破乡村学校编制限制,在教育系统编制总量内,持续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编制保障力度,满足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需求。
严管活用发挥编制资源效益。坚持优化配置和监督管理并重,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严把用编关口,在用编计划上精准发力,规范前置审查,保障教职工用编刚需。规范人员管理,建立教师流动机制,跨乡镇或学校间教师调动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机构编制部门审核,严格程序办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动态调整。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机构编制专项检查和履职情况评估,依托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动态掌握编制使用情况,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建共育优化乡村教师管理。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教师服务中心职能职责,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制定竞聘进岗方案,通过学校与教师“双向聘任”,实现“人岗相适”。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教联体,坚持共同缔造办学理念,通过城联乡、强联弱、大联小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已组建16个教联体,惠及3万余名学生。建立教师培养、轮岗交流和绩效评价等制度,实行城乡教师校本研修同步和学业质量共评机制,促进乡村教师培养,已培育220名优秀教师。
强化保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聚焦乡村教育短板,强化关键要素保障,2024年新建寄宿制初中1所,提档升级幼儿园14所,设立教育人才发展基金,实施名师、名校长“双百”培养工程,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推动县内优质资源广泛覆盖和均衡发展。强化人员保障,通过招聘补充、人才引进、乡村支教、银龄计划、城乡交流等渠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权益保障,制定完善聘用教辅人员管理制度,保障用工单位和聘用人员合法权益,科学核定岗位计划,锁定总量,消化存量,动态管理,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