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财政支持生态产品价值机制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各地大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涌现出了大量特色“两山”转化实践模式。房县位于秦巴山腹地,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好山好水好生态,为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锚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定位,激活丰富的山水资源,加快构建绿色高效特色产业生产体系,推动产业龙头做大、加工升级、品牌做响、产业融合,切实把生态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民生福祉,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

一、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发展现状

房县作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依托独特优势,着力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环境,全力打造“绿色房县”。

(一)企业循环化节能改造凸显成效。房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建设循环经济千亿产业集群。目前,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家,已落地投产项目10个。

(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有效。房县统筹推进生态综合治理,重点做好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生态修复,成功申报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补助资金项目2个,以“双重”项目为依托,完成封山育林1.25万亩,退化林修复11.5万亩,水保措施160处,完成投资8300万元。

(三)生活垃圾分类践行“三化四分”。房县深入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分类收集运输一体化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6个乡镇生活垃圾清运至焚烧发电厂处理,剩余4个乡镇生活垃圾也将逐步转运至焚烧发电厂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73%,县城品质持续提升。

二、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发展难题

(一)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认可度不高,生态金融政策支持不足。目前,我县仍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企业承担绿色低碳发展主体责任的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绿色金融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二)缺乏多层次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市场化交易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生态产品交易种类较少、覆盖面低,难以突破地理局限实现更大范围生态产品的供需精准对接。当前,房县在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最大优势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各类环境权益,尤其在林业碳汇方面,但是缺乏要素市场交易平台和专门的环境权益类资产收储交易机构,导致参与面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够。

三、财政支持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发展谋划

(一)抢抓先机,发挥争取资金作用。一是抢抓国家启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和国家增发国债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大政策研究力度,与省市多层次、常态化沟通对接,全力做好资源环境类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二是支持配合相关绿色低碳产业或项目,在符合政策投向和规定用途前提下,做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的项目申报。

(二)深化职能,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 。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围绕“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绿色低碳市场主体,优先支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对接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为绿色低碳商业场景提供更多发展新模式。

(三)践行理念,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县域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紧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定位,完善全县生态产品价值机制,配合做好十堰探索创建国家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申报及争取。要加大对于生态环境资金保障力度,切实筑牢生态屏障,以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省市两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契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基础,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通讯员:刘春佳、李敏)

(责任编辑:李硕)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