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推广“五代棚” 念活“致富经” ——上湾村探索山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径


房县化龙堰镇上湾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记者潘世新摄

房县新闻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邓华 王雁博 马胜江 报道:一进上湾村,就被“蔬香”撞了个满怀。村口处,由火红的辣椒、紫红的茄子和青青的白菜组成的雕塑告诉我们,这里是房县化龙堰镇上湾村,一座远近闻名的“设施蔬菜专业村”。

四面青山连绵叠翠,一条马尾河穿村而过,河流两岸都是集中连片的蔬菜大棚。“我们村发展设施蔬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从最初的竹竿大棚到如今的智能化玻璃大棚,我们在五代大棚里种出了一片天地。”上湾村党支部书记昝强强带着记者走进蔬菜大棚,开始讲述。

当“种子”遇到“土壤”

“我们的主打品种是螺丝椒,不久前刚刚收获,现在棚里面种的是西蓝花。”昝强强说,在气候适宜和科技种菜的双重加持下,今年上湾村500亩设施辣椒喜获丰收,每亩利润达到1至2万元,“光这一季辣椒,就能让老百姓腰包鼓一鼓了。”

“咋不是,你们真应该在卖辣椒的时候来看看,武汉、广州、襄阳……全国各地来的大货车排起长龙,一车车地往出拉。”正在大棚内劳作的上湾村一组村民陈平语带自豪,“菜不愁卖,咱老百姓看着欢喜。”

“藏在深山”的上湾蔬菜为什么不愁卖?近年来,村里先后引进骏丰农业、川菌农业、祥月科技等实力雄厚的市场主体4家,他们通过自身渠道优势打开销路,把上湾蔬菜卖向全国各地。上湾村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切实为市场主体解决土地流转、大棚建设、用工用人等方面的问题,不断优化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环境,用“好水土”培育“大气候”。

“上湾村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特别适合发展设施蔬菜,特别是种辣椒。作为区域内为数不多的设施蔬菜专业村,这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来自山东莘县的技术员尚存义说。通过与山东寿光、莘县等地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上湾村设施蔬菜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蔬菜品质越来越好、造富功能越来越强。

“这是我们的第五代玻璃大棚,实现了无土栽培、智能化控温、地下水恒温、水肥一体化滴灌,四季均可育苗。现在上湾村种的所有蔬菜都实现了自主育苗。”化龙堰镇党委书记阮鹏飞向记者介绍,在上湾村的示范引领下,化龙堰镇高标准连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经辐射上湾、上营及周边几个村,带动片区融合发展、共同富裕。

以“先富”带动“共富”

“全村1000亩设施蔬菜基地,一年四季不空棚,村集体年收入可达50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昝强强给记者算起了富民账。从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重点贫困村,到如今的“设施蔬菜专业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共同缔造示范村”,设施蔬菜驱动了上湾村的蝶变。

“我家4.5亩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租金700元。加上一年到头在大棚里干活,每天收入100多元,我一个人一年就能赚3万多元钱。”36岁的陈平此前在广东打工,两年前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过得轻松又舒心。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也是经过反复考察、深思熟虑的结果。一方面上湾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另一方面,蔬菜跟民生相关,可以形成重复消费。种蔬菜不挑劳动力,男女老少齐上阵,可以实打实地带动百姓增收。”阮鹏飞表示,“先把产业选对,再把产业做好。”

“大棚菜”念响“致富经”。因为发展设施蔬菜,村民们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村庄面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上湾村把设施蔬菜基地打造成景区,又相继打造花海、菜园、荷花池、树上餐厅等乡村生态休闲游景点,让设施蔬菜“链”上更多发展机遇。

“当然,关键还在于把设施蔬菜产业本身做大做强做优。”阮鹏飞表示,下一步,上湾村将把螺丝椒这个主打品种和拳头产品做精做细,朝深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目前,村里已经规划建设集贸易、物流、分拣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蔬菜集散中心,助力上湾蔬菜“扬帆远航”,带动整个上湾片区实现共同富裕。

玻璃大棚旁边,树龄1600多年的两株“鸳鸯柏”相互依偎静静矗立,用饱经风霜的枝干荫庇着生机勃勃的土地,用一簇簇新叶送走晚霞迎接朝阳……

记者手记

设施农业大有可为

设施农业大有可为!鄂西北小山村用实干缔造出新的传奇。“先把产业选对,再把产业做好。”基层党委书记的话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

在全市上下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当下,上湾村瞄准“特色、高效、绿色”发展方向,突破瓶颈、转变思维、更换赛道、弯道超车,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的“破冰之旅”“创新之旅”“富民之旅”,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迪。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把设施农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必将在广袤山间播种出更多奇迹!

一审 王一天

二审 程艳

三审 黄朝永


(责任编辑:林敏)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