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走进乡村看振兴】“链”上开花 风景独好 ——房县做强农业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林 报道:金秋时节,走进房县化龙堰镇上湾村蔬菜大棚,绿油油的青椒苗长势喜人。近年来,该镇紧盯“设施蔬菜专业乡镇”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现已建成区域连片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露地蔬菜3500亩,着力打造全县设施蔬菜产业优质核心片区,打响蔬菜特色品牌。

房县特色农产品北京推介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房县始终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业产业,扎实推进烟、畜、菌、茶、药、酒、菜七大农业产业链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房县农业农村局就农业产业链建设工作在农业农村部交流发言,农业生产工作连续五年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制度保“链”,夯实产业振兴根基。实行每个产业链“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一个县直单位牵头、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套保障措施跟进”的工作机制。印发“菌六条”“畜六条”“药六条”“烟六条”“茶六条”“黄酒六条”和“蔬菜六条”七个支持文件,从产业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其中,2022年该县统筹资金2.39亿元支持“七大产业链”建设。

开展茶园春季管理技术培训

基地筑“链”,打造产业优势片区。初步形成了以沙河乡、万峪河乡等为主的食用菌专业乡镇;军店镇、门古寺镇等为主的中药材专业乡镇;九道乡、青峰镇、上龛乡等为主的烟叶专业乡镇;窑淮镇、姚坪乡等为主的茶叶专业乡镇;化龙堰镇、野人谷镇为主的蔬菜专业乡镇;土城镇、城关镇为主的黄酒小镇。全县茶叶基地12万亩,中药材基地36万亩,年播种蔬菜20万亩,种植烟叶4.5万亩,发展袋料食用菌4500万袋、段木食用菌10万架、羊肚菌1.2万亩,生猪、肉牛、山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52万头、5.5万头、75万只、850万羽,黄酒全年产量7.35万吨。

融合固“链”,延伸产业发展触角。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75家、家庭农场143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35.2亿元。初步建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2022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135.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产值47.2亿元。发展电子商务销售企业81家,农产品销售网店3200多个,农产品网上年交易额突破1.5亿元。坚持“政府、市场主体、银行、农户、保险”五方协作,探索推广“三金链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新模式,创新成立村投公司,把群众固化在产业链上增收。

机械化收割稻谷

品牌强“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强化品牌资源整合,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制定区域公用品牌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重点打造房县耳菇、房县黄酒、房县“神农贡”茶叶等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房县香菇、房县小花菇2个产品团体标准。房县虎杖列入全省五大特色药材之一,“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名录,品牌价值分别达12.28亿元、11.47亿元。房县魔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续7年被认定为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

科技兴“链”,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依托6个特色产业研究院、8个院士工作站、12个研究中心开展农业技术攻关,为七大产业链建设赋能增效。深耕院士经济,开展“院士领衔·农医联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统筹资金1600万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荣获“全国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一个个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将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成为房县的一张张“金名片”,绘就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责任编辑:邹怡)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