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传波 徐浩 柴长国: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今年以来,县人社局驻姚坪乡庆口村工作队聚焦主责主业,以狠抓能力作风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驻村帮扶“六大任务”,充分结合“共同缔造”,接续开展“下察解暖”实践活动,在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社会治理上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深学细悟,当好政策法规的“宣讲员”。一是“学”字为先,练就过硬本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理论等,组织开展书记讲党课、大学习、大讨论活动20场。建立“周学习、月讨论”学习机制,持续深化“岗位大练兵”活动,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50余场、专题培训班3期,通过多途径、多领域的学习,持续提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二是“讲”字为要,政策入脑入心。驻村干部不仅要讲得出,还要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落实。以“拉家常”“围炉夜话”的方式打开群众话匣子,从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小事情找到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国家政策、倾听群众意见,拉近干群距离、增进干群关系。三是“宣”字托底,筑牢宣传阵地。打造以文化墙、文明实践站为主,政策宣传小分队为辅的宣传路径,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30余场次;开办假期小课堂,利用假期为学生宣讲红色故事4次,举办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4场;邀请职能部门开展“惠民政策进万家”宣讲活动20场;以“树典型”带宣传,积极推动法治示范村建设,通过“好人好事”讲好故事,树好典范。
统筹谋划,当好乡村振兴的“策划员”。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让农户的思想富起来。今年以来,组织群众召开户院会10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群众思想“由形向心”转变,实现强基固本。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树立群众正确的法纪观、道德观,引导群众与村“两委”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发展村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狠抓产业发展,让农户的钱包鼓起来。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以“产业运笔”绘就“民生富景图”。全村以茶叶、黄姜、黄桃等为主导产业,依托樱花岛景区大力发展农家观光旅游,采用“党支部+产业基地+农户”模式,倾力打造特色产业。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用好用足政策,鼓励农户发展生猪、土鸡、牛羊等畜牧养殖,促进农户持续丰产增收。三是狠抓乡村治理,让农村的环境靓起来。以环境整治作为能力作风建设的“练兵场”,深入开展“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周五清洁日”和“清洁房县”行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广泛宣传,发放环境治理宣传手册100余份、悬挂横幅5条、张贴宣传标语20余条、召开户院会20场次,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营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浓厚氛围。
俯身倾听,当好社情民意的“调研员”。一是民生排查要“深”。深入开展“户户走到”,重点对“五类特殊人群43人,七类困难群众30人”落实走访全覆盖,定期上门关注生产生活状况,了解特殊困难群体的诉求,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森林防火、用电安全及防诈骗安全常识,按照分组划片、责任到人、包户到人,督促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不受影响,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二是排忧解难要“快”。群众诉求无小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止出现“小问题拖成大矛盾”。突出源头治理和源头化解,对排查出的一般纠纷由工作队村两委及时进行调处,做到就地化解。对复杂矛盾纠纷,充分整合派出所、综治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做到及时化解。截至目前,收到群众反映问题15件,矛盾纠纷2件,化解率达100%。三是群众测评要“好”。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来评判;服务到不到位,群众说了算。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实行“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制度,定期召开评议会议,邀请退休村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对每个人的工作开展评议。坚持“利民便民、全面覆盖、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大力宣传、推动群众满意度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贴心服务,当好为民办事的“勤务员”。一是服务本领要“强”。用心用情,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追求,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加强对驻村帮扶领域的业务学习。走进田间地头,俯下身子向基层群众请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二是亲民感情要“浓”。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善用“土味话”与群众拉近距离,到群众身边坐一坐、聊一聊,到群众家里看一看、走一走,不仅要身到基层,更要心入基层。
春风又一重,万事日相催。下一步,房县人社局驻庆口村工作队将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查摆问题、补足短板,切实提高能力、转变作风,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