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艺璇 徐慰 报道:为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地见效,房县环境卫生管理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要求,将提高能力作为干事创业的源动力,将强化作风作为提高效率的催化剂,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前为落脚点,锻造大事显担当、遇事迎难上、凡事顺民意、成事争一流的好作风,练就讲政治、勇担当、善作为的硬本领,多措并举,持续加大城区28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和80万平方米园林绿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倾力打造“洁、净、美、亮”城市环境。
改进管理模式,提升精细保洁水平。为切实提升城区保洁质量,环卫所优化清扫部管理体系,总结推行“433”模式,即将城区56条主次干道按照方位划分为4个片区,根据车流量、人流量及道路宽度、保洁面积将城区主次道路分成3个等级,对车辆流量较大,过往人流较密集的一级保洁街道,每天路面保洁要达到16个小时以上;二级保洁街道,每天保洁12个小时;三级保洁街道每天保洁8小时。在管理上实行所长安排部署+片长督办落实+工段长强化管理的“三长制”三级联动模式,通过定点、定人、定标准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确保路面达到无瓜皮果壳、无纸屑塑膜、无烟蒂、无痰迹、无积存污水和存留垃圾、无砖瓦和沙石,人行道净、路面净、边沟净、果皮箱净、树穴净的“六无五净”标准,通过层层督办、层层监管,城区清扫保洁质量大幅提升。
优化工作方式,提升机械作业成效。将常规冲洗和机动除尘相结合,科学优化环卫机械化作业方式,利用高压冲洗车把路面积沙积土积垢冲洗到路沿石两侧,洗扫车沿两侧机动车道侧石平推作业,通过喷嘴、扫刷、吸盘等装置,将路沿石两侧的积沙积土积垢洗扫干净,使城区道路见本色、见底色。为持续保持效果,在机械化作业后,分别在每条路段安排快速保洁人员,进行不间断的来回巡查,从而减轻人工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作业效率和路面洁净度,抑尘车按照不同天气污染程度调整作业次数,充分达到降尘、控尘和抑尘的效果,截止目前城区机扫率已达91%。同时,利用小型冲洗车对城区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进行全面冲洗,通过专用设备对道路中间护栏、公交站台、指示牌、灯杆等城市公用设施进行洗刷,真正做到环卫作业全覆盖、无死角。
细化清运方案,提升垃圾处理效率。全面规划城区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实施垃圾容器“安家工程”。在主次干道设置215个垃圾桶定位槽,更换垃圾桶、果皮箱1000余个,从根本上消除垃圾容器随意摆放、外观破旧的顽疾,城区生活垃圾实行错时清运,清运、清扫、机扫等部门形成联动,密切关注垃圾容器情况,做到随满随运、不外溢,确保垃圾无暴露、无投诉,应收尽收无积存,为提高垃圾转运速度,清运部实行“无缝衔接”的操作规程:收运前有序摆桶、严控时间;收运中规范操作、轻装轻卸;收运后容器归位、工完场净。垃圾中转站及垃圾处理场严守操作规程,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按照垃圾填埋工艺流程,规范运行设备设施,严格把控渗滤液出水水质、垃圾场气体排放量,全方位防范垃圾填埋产生的环境隐患。根据《房县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与城区范围内20余家机关、学校食堂、1000余家餐饮企业及门店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建立管理台账,实行三方监管制度,日处理量1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场全负荷运转,真正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通过多方配合,确保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严格工作标准,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公厕管养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构建整洁文明、干净有序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卫所对辖区内公厕设施设备维护情况、无障碍通道、指示标识设置情况进行大排查,对存在设施破损、不全、不规范及达不到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的,限时整改。为提升环卫公厕作业水平,严格对照公厕管理标准,23座公厕均做到专人管理,按照“七洁:顶棚墙壁洁;门窗纱洁;地面蹲台、沟槽便坑、尿池洁;隔断板门洁;镜面、洗手盆、墩布池洁;标牌灯具洁和厕所外部环境洁。”“六无:无乱写乱画、无蚊蝇、无臭味、无尿碱污物、无暴露保洁工具和便纸,厕内外地面无积尿、积水、结冰”的标准实行全天保洁,在绿化带等显著位置增设20余块公厕指示牌和指示灯箱,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和市民。
下一步,房县环卫将以“能力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全体干部职工高效履行职责,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全力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水平,推进环卫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房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4A级景区式美丽县城”,贡献环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