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沙河乡张德军:从贫困户到村干部的三级跳跃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桂培培 何阳 报道:在房县沙河乡,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但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党委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转变成了致富带头人,又在群众的拥护下,选举成为了村干部。火光村张德军就是其中的一名代表。

村级产业带动个人发展,实现脱贫梦

早年因家人多病,张德军家带上了“贫困帽子”,但他始终不甘于贫困。为此,他曾出远门打过工,干过许多重活儿。他透支身体换来的钱,最后还是送到了医院,长此以往不是办法。最终,张德军还是决定回村里谋生计。

2018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蓬勃兴起,张德军也想尝试种植。在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贷到5万块钱的贴息贷款。当年冬天,他便开始栽培香菇。

然而,由于缺少经验,菌袋出现了问题。就在他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时候,乡党委政府带来的好消息,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原来沙河乡党委政府给乡内所有食用菌购买了保险,每袋补助1.2元,尽量弥补菇农的损失。这件事让张德军意识到科学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他通过向周边有经验的菇农请教,到网上学习,熟练掌握了栽培香菇的技术要领。

“2019年,平均每袋香菇收入7元左右,有接近28万元的毛收入。付给工人工资5万多元,再除去成本,大约赚了12万到15万元钱。”2020年更是赚到了18万元,至此张德军成功摘下“贫困帽子”。

反哺村级,带动群众实现乡村振兴梦

“政府给了我这么好的政策,我当然要尽我所能做一些事情表达我的心意。”朴实激动的话语展现的是张德军火热的内心。门口刻有“中国梦”、“百姓梦”的食用菌园区是更是张德军最炙热的表达。

2020年张德军在自家园区扩展20亩的产业基地,58个棚,并让出最好的棚给农户,带动周围5户群众在产业园区发展食用菌18万袋,每户收入可达到15万元。政府支持下,张德军的产业园区硬化产业路2800米,他还别出心裁的在产业园区周围设计、自雕各式各样的装饰石头,设计大平台晾晒香菇、置办长椅、彩虹道路等,让产业园区一下子换了新装、变了样,成了食用菌主题展示公园。

“农户在我这个园区发展产业是不要钱的,政府新建大棚、修路,我只是负责了管护。”张德军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子”,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没有选择独自发财,而是致富路上不忘父老乡亲,让利与老乡,形成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风尚。

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进入村“两委”

“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党员干部的行为也感动我,我想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2018年张德军向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张德军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脱贫攻坚期间,他依靠自身能力、勤奋劳作、脱贫致富,给周围的贫困群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跟着村“两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雇请周围易迁户帮忙翻菌袋、摘香菇、剪菌把,将园区周围道路、河流的环境整治干净。

疫情期间,张德军更是跟着村“两委”一起入户核查、小区值守、运送物资,干最累最苦的活,却从不抱怨,还常常开导封控在家的人员“现在不出门,以后出门挣更多”。

2020年张德军成为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村两委将其纳入村后备干部。2021年12月张德军在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成为火光村新一届村支部委员。

“现在我已经开始申请商标了,做我们沙河自己的品牌。还在联系线上的销售渠道,我们现在三分之一的香菇都是通过网络销售的,我还开了直播,肯定能把我们沙河带出去。”

对于以后的发展思路,张德军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邹怡)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