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老城墙》

把秦巴山余脉处的一个褶皱徐徐展开,里面羞涩地露出一块丰饶的盆地,盆地上有个秦朝设置的房陵县,后来改称房县。房县城里现存有两段珍贵的明代老城墙。这两段老城墙是2005年县城修建保留至今的珍稀文物。

自从有了城墙,房县城真可谓高城深堑,固若金汤。古曰:城池控厄一邑,所以慎固封守。管子曰:守地在城,守城在民。这其中就包含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叔本华说:“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我不是天才,甚至与“才”都沾不上边。我只是想透过眼前现存两段古老珍贵的城墙,看到县城风物的另一面,揭开县城历史的前世今生。

老城墙算得上是县城的老住户了,能留住县城几百年时光记忆的地方莫过于老城墙,能让县城儿女记住乡愁的地方也只有老城墙。老城墙无声的悠悠的弥散出来的烟火味道和历史味道如陈年老窖,浸润着岁月的色香。

我家原来住在东街,上世纪八十年代,东街扩建,就搬迁到北面那段老城墙边,近四十年了。老城墙是认得我、熟悉我的,甚至我的脚步声说话声车辙声它都能分辨出来。我常常对人介绍我的住处,说我住的地方如果在北京就相当于故宫红墙外的某个胡同,是寸土寸金的地方。老城墙也许不知道,我作为一个钟情文学、热爱生活、喜欢古董的人,每次从走近老城墙、注视老城墙、抚摸老城墙,都会掀起我内心怎样强烈的风暴啊。这种风暴就像荆有麟怯生生的拿着稿子去老北京西三条21号拜访鲁迅后,这件事鲁迅仅在日记中记载短短六个字“午后荆有麟来”,却让荆有麟——这个从山西晋南农村偷跑出来闯荡世界的年轻人至死也未放下内心的感激。我对老城墙的仰慕、敬重、感激,就跟这种感觉一样。

有资料记录,房县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是在宋代城墙的基础上扩建增修而成。城围约三公里,均为石砖垒砌,城墙高六米至八米,底宽四米,顶宽二点五米,有一千零一个垛口,护城河宽四米。城建四门,均有城楼,东曰“景春门”、西曰“来凤门”、南曰“凯旋门”、北曰“永定门”,廓置城堡。西城门两旁镌有“蜀西孔道”、“楚北边疆”对联,东门横额为“忠孝名邦”。东、西、北门均有“月城”扩围。从东门至西门六百四十五米,从南门到北门六百九十四米,略成正方形。所以,房县自古就有“忠孝名邦”之美誉。忠即《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房县人尹吉甫,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一生忠于周朝;孝即《三字经》里面讲到“香九龄,能温席”的孝子黄香,他曾在房县做官,现在的房县西关老街仍有“黄香祠”。

所以,房县城的历史过往,市民的生活点滴,不仅县志上记载的有,每一块黑灰色的城砖上都记载的有,这样说,老城墙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了。

《房县地名志》记载,房县城原有七街三关,即东、西、南、北街、县门街、顺城街、草房街和东、西、北关。1958年以后因城市建设需要,城墙逐步拆除。至2005年,仅保存城墙两段,现存两段墙体总长度二百九十九点零七米。

东面紧挨县一中的那段老城墙墙体全部是大号青砖砌筑。在这段城墙上,有一个嵌筑在墙砖上的水泥制成长方形纪念碑,碑体正中醒目地刻着“明代城墙”四个大字,黑色背景,白色字样,十分厚重。碑眉写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款处书“房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公布,房县人民政府二00四年十二月立”。2021年4月,县文化和旅游局在这个纪念碑右边不远的墙体上,加挂了一个红色木质公示牌。牌子上写有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和管理人的姓名电话。这更加醒目的强调老城墙被法律保护着,被具体责任人负责管理着。无形中对老城墙加了一道屏障,让每天走过老城墙的人受到警示教育。

我每次从这段城墙边走过,都要驻足看看,摸摸。看看碑上的文字,看看城墙上的弹洞,看看砖缝里的草和树。摸摸碑上刻字沟壑里的岁月落尘,摸摸墙砖上被风化的粉末,摸摸墙砖缝里乳白色的糯米胶。不忙的时候,经过城墙边,我会站很久很久,想很远很远,拍很多很多。我QQ里有一个“保存备用照片”相册,基本每年的城墙照片我都拍的有,老城墙的每一点变化,我都关心关注着。比如春天城墙上爱长哪些树和草,夏天城墙上开着什么花,哪里爬上了丝瓜秧;秋天城墙上的树草瓜秧啥时间枯黄落叶,冬天城墙上哪里雪厚哪里还有狗尾草翘着头。喜欢城墙,我就时刻多一些眼力关注城墙,连城墙边哪里多了一根电线杆,哪里搭建了个修车棚,哪里晚上喜欢停一排车,我都了如指掌,悉数在心。

城墙北段墙体砌筑方式下部为砖墙,上部为板筑夯土墙,这一建筑风格极为独特。对研究明清鄂陕川交界地区建筑历史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至今城墙北墙体还见有用早期墓砖以及有铭刻 “三闾书院”、“丁未”、“房城”等字样墙砖。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房县的历史以及政权变迁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清同治《房县志》“城池”篇记载:“嘉庆丙辰春,白莲贼起,郧属保康、竹山,并以无城陷,而房以屹屹孤城,与二万贼摩荡兼旬,卒以无恙,抑亦恃有金汤之固也。”我理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嘉庆元年(1796年)春,房县白莲教起义,当时保康县、竹山县归郧阳府管辖,均因为无城墙而陷落,而房县城有坚固的老城墙作防御,城内士兵与二万白莲教贼激战数十天,而士兵安然无恙,皆因有固若金汤的城墙起了大作用。

是啊,战乱年代,多亏老城墙起着固城守城封城的作用,才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宁。城墙是全县人民政权稳定牢固的象征,平安生活的象征,城墙一旦被攻破,表明一个地方的政权倒塌。和平年代,城墙是县城的功臣,是县城的文物,是县城的地方志。

老城墙是县城最忠实的住户,年复一年,时间在流逝,岁月在更替,人事在变迁,只有老城墙始终稳坐在那里,风吹不动,雨打不折,雷劈不倒,越活越厚重,越活越智慧,越活越空灵。它和黍稷麦稻、山河草木一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成了县城最贵的文物,成了时代刻痕的标致。如果为县城画像,为县城立传,为县城树碑,老城墙一定是重要要素被收录进去。

老城墙已经活在我心中,占据我生活很大篇幅。同样也活在一代又一代县城人的记忆里。房县一位民间画家画的《古房陵》卷轴画,长达十米,宽一点五米,画中完整的老城墙每一块墙砖都清晰可数,气势恢宏,惟妙惟肖,壮观而震撼。另一位退休干部画的《房陵新城》长卷,长达八米,现在仅存的两段老城墙处在构图的主要位置,且全景展示,在画面中看到这两段古色古香德高望重的老城墙,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这两幅珍贵的画作已经被县博物馆收藏。之后又被县档案馆、市档案馆、博物馆复制收藏。我知道这两幅画的来龙去脉及意义后,老城墙的前世今生算是踏踏实实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文学里、生活里了。

哦,老城墙啊。

创作简介:王琼,湖北省作协会员,房县作协副主席。现任房县档案馆副馆长。有作品发表于《中华儿女》《中华雷锋报》《当代作家》《学习强国》《文学教育》《十堰作家》《十堰日报》《十堰晚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报刊媒体;并有多篇被“腾讯网”“搜狐网”“美文精选”等网站转载。

(责任编辑:邹怡)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