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龚德林:“花果园”里耕耘“莓”好生活

房县新闻网讯 记者 刘鹏飞 黎娟 林敏 报道:近年来,随着房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家乡发展,他们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生活。军店镇月明村的80后小伙龚德林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凭着满腔热血和对土地的热爱,他在村里发展生态种植农业, 将昔日的“撂荒地”变成“花果园”,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带领着乡亲们一起耕耘着“莓”好生活。

一走进龚德林的生态种植园,花香、果香扑面而来,花卉观赏园里的月季花正竞相怒放,冬桃林里的冬桃已挂满枝头,西瓜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为西瓜苗修整藤蔓,草莓大棚里一垄垄土埂翠绿掩映,一颗颗草莓鲜红欲滴……一幅田园美景尽显眼底。

前来草莓园采摘草莓的游客

龚德林告诉记者,通风、散热、除湿和杀菌对于草莓来说非常重要,草莓里面有没有病毒就指望通风,通风是最好的杀菌剂,比任何药都好。

龚德林正在给草莓大棚通风

这位正在教村民们怎样通过生物防治提高草莓品质的小伙子,就是这家老龚生态种植园的主人龚德林。别看现在的龚德林种起草莓来有模有样,十几年前,他可完全是个门外汉。龚德林早年从事运输工作,经常给县内各大水果门店运送水果,通过观察他发现房县草莓种植还是一片空白,头脑灵活的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决定回家种植草莓。2009年,龚德林不顾家人的反对,拿出多年的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资金,流转了村里的10多亩闲置土地开始种植草莓。

回忆起当初的艰辛,龚德林感触颇深。第一年种草莓,他一点经验也没有,育苗有问题不怕,自己去襄阳学习培育,挑选草莓苗;技术有欠缺也不怕,跟着技术员田间地头多跑、多看、多问、多学;生长周期管理费事也不怕,每天窝在大棚里仔细观察草莓的长势。做足功课后,他一次性购买了6000多株草莓种苗进行栽种,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赶到基地,一排排看,一株株浇水、施肥。经过科学选栽、施农家肥、调控棚温等辛勤劳作,第一批草莓一上市就一抢而空。

草莓园白色草莓

“这个是白色的草莓,它口感特别好,肉质是又甜又糯,还有一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白雪公主’。今年我们试种了一个棚,效果特别好,明年的话扩大产量,预计要多收3000公斤,可以多个十几万块钱的产值”,龚德林说。

如今,龚德林的草莓基地已经扩大到15亩,20个草莓大棚,每一季的草莓都被十堰、神农架、郧西等周边县市抢购一空,一季草莓收入就可达100万元左右。 种植草莓给龚德林带来了广阔“钱”景,但龚德林并没有满足于此, 如何让自己的种植园四季有瓜果、常年有花香,成为融采摘体验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花果园”,一直是龚德林的梦想。因此在草莓种植发展稳定后,龚德林又开始思考多品种发展,长短期作物套种。

2012年,龚德林又开始在种植园里栽种月季花卉,在慢慢的摸索中,如今已经培育出六七个品种,规模已达到10亩,棵数有8万多棵,单株月季花树售价也高达1000余元。现在正是月季的盛花期,成片的月季竞相绽放。成了种植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每天都有游客来参观游玩、打卡拍照。仅“五一”小长假,他的月季观赏园就接待了上千游客。

月季园已初具规模

在几年的摸爬滚打下,龚德林成功将山上的野刺藤与月季花进行嫁接,目前月季花的品种已经有扉散、粉散、电子表等10多种。

月季花园的游客

2021年,龚德林的种植园已发展到200亩,除了种植花卉和草莓外,还新增了黄桃、西瓜、冬枣等品种。远远看去,种植园里现代化的日光温室大棚蔚为壮观,集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已经初具规模。


“一个人富不算富,让更多人一起致富,这才叫真本事”。为了带动更多乡亲增收,龚德林成立了老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农户纷纷的加入了合作社。种植基地固定从业人员达50余名,周边村民也变成了种植园里的“上班族”。

西瓜大棚

龚德林说今后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大棚一年四季不落空,并且打算建造一些基础设施,打造吃喝玩采摘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采摘的好去处,也带动周围农民一起致富。”对于未来的发展,龚德林信心满满。

他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等政策和机遇为自己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他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以更大的干头和拼劲,和更多的乡亲们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鹏飞)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