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青峰镇:高山上铺出“致富路”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肖坚 报道:青峰镇版土面积415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是房县的东部中心镇。截止目前,该镇4314户12055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4个重点贫困村完成销号。在镇党委政府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下,这个贫困户数量居于全县数一数二的乡镇,如今已是一片青山绿水,移民新居宽敞明亮,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基础设施建设拔地而起。道路蜿蜒,满目皆山,一片片庄稼长势喜人,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不漏一人 播撒“致富种”

青峰镇地处世界著名的“青峰断裂带”中部,地质环境复杂,贫困群众脱贫较难,但是这种迎面而来的问题,却更坚定了青峰镇党委政府带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青峰镇白马沟村有贫困户160户,外出打工曾经是这里百姓唯一的赚钱门路,现如今该村已满山遍野种植上了柴胡,1000多亩柴胡直接带动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中堰河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居住环境差、无法自给的问题,而现在,3个扶贫搬迁小区拔地而起,136户贫困户得到易迁安置;曾经杨家院村村干部最头疼的就是老百姓出行困难、产业经济难以发展,精准扶贫实施以后,该村硬化水泥路十余公里,直接解决了与市、县、镇的交通问题……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脱贫致富“一盘棋”思想,全方位落实了各项扶贫政策,该镇共安置了搬迁户2239户、年发放产业奖补3331人、实施危房改造2101户、年资助贫困学生3514人次、发放扶贫产业小额贷款1260万元,多措并举、立体推进的方法,切实做到了扶贫政策不漏一人,在脱贫攻坚这份试卷上,青峰镇写下了人民满意的答案。

下足功夫 绣出“产业花”

脱贫致富,产业先行,产业是乡村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青峰镇党委政府立足长远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为此他们反复的深入调研,青峰镇的每一个山头都有他们的身影、每一片田地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2020年秋冬之际,镇党委领导在各片区召开了产业统筹会十余场次,针对烟叶、茶叶、食用菌等“品牌”产业,详细的规划到了每一亩地。在全县闻名的烟叶大村龙王沟,1200亩烟叶现已整地完成,不少群众表示还打算种更多的,对来年开春充满期待;峪坪河村的“小花菇”驰名全国,目前该村发展有食用菌250万袋,年收益可达1500万元;同时针对青峰街、楼房、梅花山等曾经的产业贫瘠村,青峰镇党委领导根据各村环境优势、依托政策支持,制定了6500亩茶叶发展路线,预计带动贫困户500余户,各村积极动工、群众纷纷响应,田地里一片欣欣向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青峰镇全镇完成烟叶整地8600亩,新建茶叶基地6500亩、药材1000亩,完成1.4万架椴木黑木耳、15万筒椴木香菇、650万袋代料食用菌备料、200万袋代料食用菌制袋,新增出栏生猪1300头、肉牛200头、山羊3750只,出笼禽类95000羽、肉兔2800只,完成了1000亩黄桃、樱桃、核桃等经果林基地管护任务。

不忘初心 结好“脱贫果”

脱贫攻坚“四个不摘”,摘不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百姓的殷切关怀。在青峰镇,尽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了,却还是能看到扶贫干部们忙碌在农户家中的身影,收入测算、交通补贴、产业规划、脱贫监测、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等一系列工作都仍在热火朝天的开展着。在这里,责任没有松懈、队伍从未离去,惟其坚守,才铭记初心。



扶贫与扶志相融合,物质与精神同富裕。青峰镇党委政府要求所有扶贫干部结合“户户走到”,要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明新风,全镇810名扶贫干部,在10-11月累计入户5000余次、召开户院会54场,对扶贫政策落实、边缘户监测户帮扶等方面进行了再一次宣传与落实。同时为解决青峰镇部分村因离集镇较远,垃圾不能运、不能烧、不能埋的难题,他们深入实地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率先在刘家河流域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人员对垃圾进行分类,该试点成本低廉、效果明显,获得了群众与领导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在全镇进行铺开推广。同时我们把推进移风易俗与扶贫车间建设相结合,做好“加减法”,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巩固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镇建设有扶贫车间21家,帮助400余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增加了贫困户靠双手脱贫、靠勤劳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就像青峰镇党委书记李伟说的那样“在奔小康的征程里,青峰镇全体干部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怡天)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