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挪出穷窝进“金窝” ——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侧记

化龙堰镇高桥村易迁安置区风景如画

易迁户分房摇号

军店镇中村村凤凰山安置点

风景秀丽的易迁安置区

十堰日报  记者 毛以国  通讯员 邱浩 报道: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满足群众基本保障的民心工程,更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德政工程。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房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中的最关键一批、最重要一役,举全县之力,统筹谋划,全面布局,高位推进,共建设609个安置小区,累计让23159户66897人的贫困人口挪出穷窝,实现应搬尽搬、能搬能脱。

把准“三个关口”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中最大的政策红利,也是群众获得感最为明显的帮扶措施。房县围绕“谁搬迁、怎么搬、谁负责”三个方面综合考量,切实把准识别纳入、规划引领、职责分工三个关口,为易地扶贫搬迁高质量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把准识别关,不落一人。始终把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群众自愿”三个条件确定搬迁对象。在识别程序上不少一环,把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在对象锁定上不落一人,经自愿申请、群众评议认可后,纳入国家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分级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档案。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对不符合搬迁条件的按照程序调出,对因客观原因漏报的符合政策户作为新增搬迁对象,做到动态管理、精准到位。

把好规划关,谋定后动。组织编制全县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规划和实施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安置点规划及搬迁户脱贫计划,做到计划到年、任务到乡、安排到点、措施到户。将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按“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的要求,坚持依山就势、随湾就片、原貌规划。在安置点选择上,坚持做到“四个不选”: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不选、无发展空间的不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

夯实责任关,强化组织。在县、乡逐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的精准扶贫指挥部,县“四大家”班子主要领导在原联系乡镇的基础上,再分别联系1个深度贫困乡镇,每名县委常委再分别联系1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统分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县级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小组,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职能部门牵头、一个专班推进、一套政策支撑,统筹资源运用,协调建设事宜,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探索“三种模式”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房县总结前期经验,提出“尊重群众意愿、灵活选择地点、实行梯度安置”的工作思路,按照“进城镇、进中心村、进养老院”三大集中安置方式,探索实施“就业创业、产业基地、幸福养老”三种扶持模式。

进城镇安置,就业出实招。采取“进城入镇+就业创业”模式,根据搬迁户意愿和选择,对有意愿、有劳力、能适应城市生活的2116户8240人实行进城安置,通过人社部门技能培训、引资企业定向招录、政策扶持专项补贴,吸纳进城安置对象进厂就业或是自主创业。对条件稍差或要求进集镇的安置户,在乡镇集中安置点附近建成扶贫车间212个,带动搬迁对象221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3301人,满足群众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愿景;累计培训劳动力1959人,促使搬迁对象务工就业19995人。

中心村安置,产业做文章。采取“村内集中+产业基地”模式,对没有离乡意愿和自身条件差的,实行村内集中安置,在中心村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因地制宜大力兴办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引导市场主体领办产业基地,强化产业扶贫同搬迁群众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10897人搬迁群众发展产业脱贫,真正实现让困难群众搬迁和增收不脱钩,安居和脱贫能同步。

养老院安置,政策来兜底。采取“集中供养+养老产业”模式,对4194人五保搬迁对象以乡镇为单位建设农村综合幸福院或公租房集中安置,形成一批集社会养老、公益养老、医养融合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中心。

实现“三大突破”

为实现搬迁群众长住久安,安置小区长效治理,农村建设长远发展,房县在抓好搬迁建房的同时,更加注重搬迁户后续发展问题,坚持以“配套服务、四好创建、思想教育”为三大抓手,补齐生活短板,改善居住面貌,塑造良好风气,真正实现群众安居乐业。

抓配套服务,基础大提升。在配套建设水、电、路、通信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之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在适宜的644个小区配套菜园,建设栏圈12176个,建设农具房13864间,建设红白理事房508个,小区配套路灯6500盏,建设公共厕所689座,配套环卫垃圾处理设施2298个,方便群众生产劳作,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抓“四好”创建,环境大改善。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推选楼栋长、中心户长,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维护;通过开展农户清洁卫生评比、干部陪农户洁家园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集中安置点引进社区化管理,完善迁入地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迁移等跟踪服务,确保搬迁群众无后顾之忧。

抓思想教育,风气大扭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搞好搬迁对象教育工作,在集中安置小区创办文化墙、开设戏剧台、张贴宣传语。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中穿插感恩教育,把精神扶贫思想滴灌在每位群众内心深处,全力引导脱贫光荣的正向风气。开展“志智双扶”,为贫困户脱贫添引擎、强动力、硬底气,从而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责任编辑:吴永逸)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