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许立波的国事家事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彭坚 黎娟 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根植于骨髓,流淌于血脉,从未间断,生生不息。这不,在新时代的诗祖故里、忠孝名邦湖北省房县返乡创业青年许立波的身上,又演绎出了一曲高山流水的动听山歌。

有国才有家

许立波今年38岁,乍一见,你不会怀疑他是位博士:白白净净,温文尔雅,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浓眉大眼,架一副金边眼镜,浑身上下往外透着一种儒雅、睿智和干练劲儿,见人笑眯眯的,但一张口却有几分露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个人不善言辞,再动听的事儿从我嘴里说出来,平淡得跟白开水一样”。可谁曾想到,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昔日打工仔今日小老板却在今年抗疫期间向慈善会捐赠奶粉100多桶价值1万多元;为租房的个体餐饮经营户减免2个月房租4200元;疫情期间照常给没上班的5名农村妇女员工发放3个月工资,人均3000元,共计4.5万元,解决了她们的生活困难问题。问他为啥这祥做,他媳妇赵云在一旁快人快语:“有一首歌是咋唱的?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一打听,原来许立波和他媳妇赵云在县城开了三家奶粉连锁超市“皇家贝贝”,两口子诚信经营,乐善好施,生意红火,还吸纳了5名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眼下超市己复工促销,他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板。

家和万事兴

一进许立波的家门,迎面中堂的位置挂着一幅手绣的匾牌“家和万事兴”。其实这是一个组合的大家庭。一家子老少三代:一双组合父母,三个同母异父兄弟,三个妯娌,四个“祖国的花朵”。洋洋12口人住在一幢二层楼房里,在一个锅里吃饭,尊老愛幼,兄弟手足,妯娌姐妹,在方圆十里传为佳话。可谁曾想到,在这个大家庭背后,竟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可歌故事。

许立波1982年出生在房县红塔镇朱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务农。1983年,许立波的生父在一次劳动中不幸遭意外事故身亡,为生计所迫,母亲改嫁到本镇油坪村的许家,年幼的许立波随母亲来到许家生活,这时家中又添了2个弟弟,虽说生活清苦,但父母勤劳和睦,兄弟亲如手足,一家人和和美美。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继父在一次涵洞作业时不幸遭塌方事故身亡。当时许立波19岁,正在外打工挣钱,替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遭遇两次丧夫打击的母亲无法面对人生的厄运,痛不欲生。在娘家人的劝说下,离开了睹物伤心的许家老屋,搬回了娘家所在的朱湾村居住,生活至今。在母亲的辛勤操持下,兄弟三人靠外出打工挣钱盖起了楼房,兄弟仨一直守护着单身的母亲,温暖着母亲的心。

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嫂比母。母亲因腰椎病困扰,行走困难,已多年丧失劳动能力,许立波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赡养照顾有病的母亲,拉扯两个弟弟,直到他们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娶妻生子,成为许家的“顶梁柱”。如今两个弟弟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北京,都是所在汽车制造公司的骨干员工。一家三兄弟,三妯娌,从未红过一次脸,绊过一回嘴。我问他:“你们兄弟仨从小到大都姓一个姓许?”他一脸庄重地说:“许家虽不是我的亲生父亲,但对我有养育之恩,理当报答。再说姓名就是一个符号,知道自已从哪里来就行了”。我又问 “你是咋把弟弟弟媳们箍到一起的?” 他浅浅一笑:“没得巧,孔融让梨,大的让到小的就行了。”

儿媳当红娘

许立波19岁那年只身到福建泉州市打工,工厂附近有一家房县人开的餐馆,老板是一对亲兄妹。妹妹叫赵云,姑娘十八一朵花,是房县南山南潭村飞出来的金凤凰,漂亮能干,把饭店打理得风生水起。许立波来这里颇有一种回乡的感觉,一来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二来也是饱尝家乡小妹迷人的风采。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一个俊男,一个妙女,两个萍水相逢的在外游子竞是同乡之人。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终于撞出了爱的火花。许立波进餐馆也由起初的挂帐“赊吃”,到后来的“蹭吃”,到后来干脆在一个锅里吃。转眼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贤淑善良的赵云看到许立波母亲、未来的婆婆丁文云孑然一人在家,拖着个病身子,生活起居都困难,儿子们都在外务工,照顾不到,就萌生了给婆婆找个老伴的心思,俩人一拍即和并商定等老妈的老伴进门了,俩人再谈婚事不迟。赵云请家人在老家帮忙物色了勤劳吃苦,忠厚老实的单身叔叔李文明,亲自牵线搭桥,当起了准婆婆的红娘。才开始许立波的母亲坚决不同意,说这么大岁数了,怕人家说闲话。在儿子儿媳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在2008年结婚,李文明下了五十多年没挪过窝的老南山,来到城郊的许家,当上了倒插门的“老爹”。办完父母的婚事,2009年许立波、赵云这一对有情人终成誊属,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同时开启了返乡创业,回报家乡的励志之路。于是有了房县的“皇家贝贝”,有了今春抗疫先锋汗湿的背影,有了复工后的欢声笑语……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