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从“提篮小卖”到“全国买卖” ——生产许可证管理创新让湖北房县黄酒焕发生机

“目前,全县黄酒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有黄酒规模加工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两家、黄酒专业合作社1家,年销售收入20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100余户,黄酒产业已成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11月20日,湖北省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在全省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如是说。

房县黄酒历史悠久,地域特色突出,千百年来一直是手工传承制作。由于一家一户小作坊制作,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经营依靠顾客上门式“提篮小卖”,不能进电商、超市等线上线下销售,原生态、品质好的黄酒产品走不出房县,难以形成大产业。2017年,房县将黄酒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八大产业之一,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按照“龙头企业创市场、个个酿造有标准、家家酒坊奔小康”的思路,选择黄酒制作相对集聚区土城镇土城村作为规范化试点,对房县黄酒进行综合治理和规范提升。

土城镇土城村是房县有名的黄酒产地,全村有203家黄酒小作坊。尽管制作工艺独特,口感良好,由于没有生产许可证,这里产的优质黄酒无法进入商场、超市和电商平台销售,市场准入成为制约黄酒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今年8月,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指导成立土城白茅家酿专业服务合作社和黄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分中心,并以合作社为引领,探索“一村一社、一村一证(食品生产许可证)、一证管全社、大证管小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大证上线进商超、小证产品质量可追溯”的新模式,给合作社颁发了全省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106家黄酒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使黄酒小作坊合法取得了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由于有了生产许可证,我家每年可生产1.5万多公斤黄酒,年收入30余万元。”土城村农民瞿万江告诉记者,他家酿造的黄酒系列产品因质量可靠,已进入京东、本来味道和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地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目前,土城村已建成中国黄酒民俗文化第一村,黄酒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全村通过发展黄酒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00多元提升到1.5万元。像瞿万江一样靠黄酒带动脱贫致富的农户达57户176人。

“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生产是传承和发扬房县黄酒优良品质的关键。”房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陆龙权说,近年来,房县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制定了《房县黄酒小作坊标准》《房县黄酒生产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标准,明确黄酒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场所要求等内容,指导黄酒小作坊按标准化和工艺流程规范生产。同时,房县还全面推行“八统一”管理,即统一地产糯米、地产小曲、酿造工艺、酿酒器具、质量标准、包装标识、品牌宣传和产品定价,对每个黄酒作坊上市销售的产品,由黄酒品质检验检测中心分批实施检验。对检验合格的产品,统一产品标识标签,统一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和小作坊许可证号,确保黄酒质量稳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房县黄酒酿制作坊发展到3300多户,年产黄酒3.5万吨,产值达20亿元,带动2061户贫困户6004人脱贫。在第14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房县黄酒荣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9月17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专程来到房县调研食品安全工作,对房县通过综合治理,推动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邹贤启表示,小作坊关乎大民生,小食品孕育大产业,小产业蕴含大情怀。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食品小作坊的综合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按照整治、规范、提升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专精、特优美”转变,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多样、更营养、更健康。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