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房县皮影戏传奇

房县皮影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

传说朱元璋发明皮影

“二三人千军万马,六七步四海五洲”,这是皮影戏班大门常挂的一副对联。传说,皮影最早是朱元璋发明的。

朱元璋幼时家里穷,爹妈又死得早,两个哥哥为了生存,都当了上门女婿。朱元璋年纪小,邻居看他可怜,便介绍他到一大户人家去放牛。打工的日子,经常吃不饱。有一天,朱元璋饿得眼冒金星,就悄悄杀了一头小牛。他从主人家里偷来一个瓦罐,把剁碎的牛肉装进去,再放在火上煨,味道好极了。从此,瓦罐煨牛肉成了一道名菜。

为了应付主人,朱元璋把牛尾巴塞进石缝中。晚上回家,主人家问起牛的事,朱元璋答道:“一头牛钻进石缝中不出来了。”主人家不信,就和朱元璋一起找牛,果然看见牛尾巴在石缝中,还在摆尾巴呢!主人家上前用力拽牛尾巴,这时就听见牛发出“哞,哞”的叫声。主人家这才相信。

寒冬的晚上,西北风从破墙洞中吹进来,朱元璋冻得直打哆嗦,就用小牛的皮堵住墙洞,自己在地上生了一堆火。他一边烤火,一边唱歌:“肚内无食身衣单,人拽牛尾山叫唤,北风有空朝里钻,我有牛皮挡在前。”半夜里,主人家披着衣裳出来查看,发现破屋墙洞上有人影子在晃动。原来屋内的人被火光一照,人影投在了牛皮上,像人又像妖怪。主人家恍然大悟,接着唱道:“人小鬼大把人骗,牛尾栽到岩中间。正是北风摇牛皮,如此皮影才破案。”从此,皮影戏就传开了。

明末皮影戏传入房县

皮影戏传到房县,已是明朝末年。清兵大举入关,全国各地兵荒马乱,又赶上朱元璋的家乡闹灾荒,就有皮影戏班逃难来到千里之外的房县。房县素称忠孝礼义之邦,看到外地逃荒的,纷纷伸出援手,请皮影戏班演出。自此,皮影戏在房县扎下根来。

皮影艺人边操作,边演唱。两件简单的打击乐器加上一支唢呐、一把板胡或京胡,三至五人就是一个戏班子。一箱皮影和一块白布,走到哪里,搬一张八仙桌往稻场上一放,就开始演出了。

房县皮影戏里,人物、马匹等道具都是小型号,被称为“尺人兔马”。演出服装为“四蟒四靠”和“八蟒八靠”。道具制作材料以驴皮为最好,牛皮和羊皮因为容易返潮而次之。房县地域广阔,皮影戏班主要演出四大种类:西南乡以“高腔皮影”为主,东北乡以“二棚子皮影”为主,而县城内的多以“汉剧”、“越调”为主。

清末及民国时期,房县出现了多个“会馆”,鼎盛时有江西馆、河南馆、山陕馆、武昌馆、黄州馆和大型寺庙多达十几处。有会馆必定要盖戏楼,有戏楼就要请唱戏的,由此外地多个剧种传入房县,比如秦腔、川剧、越调、豫剧、京剧、二人转等。当时,房县境内的戏班,竟多达300多个。    在这些戏班中,就数皮影戏进入房县最早,也最受房县大众欢迎。其原因是,别的剧种人数多,开销大,只有官府乡绅商贾才请得起。而皮影戏班人数少,场地要求不高,演出能大能小(小时能在堂屋里唱,大时也可以上戏台),费用也少。

别小看皮影戏,照样能唱“大本子戏”,如《封神演义》、《说唐传》、《说岳传》、《火龙传》、《英烈传》、《西厢记》、《薛刚反唐》、《隋唐演义》等,一开唱也是一二十天。“小本子戏”如《借年》、《拉郎配》、《龙凤呈祥》、《麻姑献寿》、《龙宫借宝》,内容短小活泼,也颇受房县人欢迎。

皮影戏曾为抗战出力

房县皮影戏在各个不同时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1937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一时间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房县地下党员雷天明等人很快组织了抗日工作宣传队,编写爱国戏剧节目,印发给全县所有的皮影戏班。其中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八大锤打朱仙镇》等戏目,颂扬民族英雄岳飞,激励抗战士气,动员青年参军。通过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仅房县一个县在抗战时期,先后输出壮丁21510名,运输军粮1741万斤,枪支弹药十万吨。

在“清匪反霸”中,有土匪在房县九道梁抢劫了一个商队,杀了9个人。消息传到房县城关,当时在文化馆负责宣传工作的余锦云,马上找到房县城关东街皮影戏班成员温翰藻、刘准、葛班头,连夜编写一出《九条命》的皮影戏剧本。第二天,皮影戏《九条命》在房县广场戏台上演,引起很大的轰动,乡民纷纷提供线索。部队得知土匪藏在南山歼坪、泮水、野马河一带,马上采取行动,一举端了土匪的老窝,房县彻底得到解放。

新中国成立之后,房县这座小山城也和全国一样,沉浸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房县的皮影戏内容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在皮影人物中,增添了缠头巾的农民老百姓、戴鸭舌帽的工人、头顶红五星的解放军等形象。皮影戏也成了新中国宣传的一种有力工具,不仅有《刘胡兰》、《白毛女》、《董存瑞》这样歌颂英雄的戏目,也有普及《婚姻法》、《土地法》的戏目。

“皮影王”曾救新四军

房县西乡高塘河有一个皮影戏班,戏班里有个皮影名人李昌禄,他有一段唱皮影戏救新四军的传奇故事。

那是1946年冬,李昌禄外出演皮影戏回家。刚一进门,他就看见了国民党保安团的队长胡德胜坐在他家里喝酒。

胡德胜一见李昌禄,高声喊道:“李班头,快来,给我们唱几出。”李昌禄不知啥事,先进里屋放下担子。李昌禄走进卧室一看,不得了,屋里关了7名新四军,其中一人是姓史的参谋,荆门人。新四军在房县秦口组织宣传活动时,李昌禄正在秦口镇演唱皮影戏,史参谋给他讲过革命道理。李昌禄趁着身边没人,悄悄对史参谋说:“我床底下有一条躲避土匪挖的地道,可以通向屋外,你们悄悄跑吧。”说完,李昌禄悄悄解开史参谋身上的绳子。正在这时,一个保安团的队员来喊李昌禄出去唱戏。李昌禄顾不得多说:“你们快逃吧!我去拖住他们。”

李昌禄回到大厅,支使几个保安团的队员搭台子、支幕布。台上,李昌禄手脚不停地打闹台,锣鼓声震天,台下胡德胜等保安团队员看得津津有味。

此时,史参谋指挥战友们从地洞顺利逃走……

直到深夜,胡德胜才发现新四军的人不见了。他看见屋里的地道口,一下子全明白了。一伙保安团队员拥上来,把李昌禄捆住,吊在屋梁上打。第二天,保安团队员又把李昌禄押到“保公所”拷打,但李昌禄死不认账。

到了第三天,国民党县“参议”许家宏知道这事后,说:“把他杀死,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不如叫他在城里唱皮影戏,将功补过。”皮影戏救了李昌禄的一条命。

解放后,李昌禄还是唱皮影过日子。因为他唱得好,《农民日报》、《湖北日报》、《郧阳日报》都刊登过关于“皮影王”李昌禄的文章。

房县皮影戏日落西山

解放后,房县境内保留完整的皮影戏班和道具,只有5家了。“文革”期间,红塔三海堰、通省区立石寺两箱皮影被毁掉。到了1986年12月31日,全县仅存秦口的“高腔皮影”、窑淮“越调皮影”,还有城关的“汉剧皮影”。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家都有了电视机。以往人人爱看的皮影戏、电影戏,都无人去看。城关的一箱皮影和窑淮乡的一箱皮影,被复古收藏者以高价买去收藏了。

皮影戏,随着社会潮流被冲向了远方。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