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化龙堰镇:危房改造了,大病能治了,产业增收了

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昝俊 报道:从2016年“精准扶贫”号角吹响起,化龙堰镇就紧盯“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以“十个提升工程”和“十个到村到户”为抓手,通过“户户走到”,狠抓基础设施、产业、住房、教育、医疗、金融、生态、驻村帮扶等方面落细落实,全力以赴冲刺脱贫。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昔日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化龙堰镇即将在今年“摘帽出列”,房县也预计将于2020年退出贫困县行列。化龙堰镇用脱贫攻坚的丰硕战果,为房县开展脱贫摘帽工作交出了一份可复制可借鉴的化龙堰镇方案。

魅力化龙堰       风景如画

学有所教▶▶大山深处有个“四点半学校”

8月11日上午,湖北文理学院暑期在渭沟村“四点半学堂”开展“三下乡”系列活动之“童心港湾·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班”举办了一堂以培养留守学生爱国情怀,丰富学生知识储量,践行课外锻炼为主题的培训课,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留守儿童开心地参加了活动。这是该学堂今年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

2018年7月,耗资 80000 元的“四点半”学堂投入使用。这所建筑面积超过 30 平方米的学堂,由渭沟村委会投资兴建。目前有35名学生,包括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8名留守儿童,有12名学生寄宿学校。

镇党委书记刘俊说:“四点半”学堂高达100%的使用率,源于一方面现在村上有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村民有事干;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兴趣培养教育的重视,学堂能为留守儿童提供家一般的温暖。

6名实习实训大学生在“四点半”学堂的课程,颇受欢迎。他们妙趣横生的游戏课,更是在全镇上下“走红”。不为人知的是,刚开始实习实训期间还有些胆怯的小朋友,但他很快调整状态并出色地完成教学。

“在扶贫车间,又能带娃子,又能挣钱,还能和家人团聚,我觉得比较满意”渭沟村村民梁露尹说道。

“我会把这里的风土人情、教学经验带回武汉,让学生了解到这里同龄人学习的不容易、求学的热情,让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管兴宁说。

   四点半学堂丰富孩子们生活

住有所居▶▶帮助全镇278户改造危房

驱车从集镇向西出发,经过层峦叠嶂的山丘,来到汪家河村西岭。走进山脚下的村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工整的农舍。

“去年这时候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出门就是烂泥路,危房更乱了。”就职于老干局的邹红,是汪家河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他所驻扎的汪家河村,620户2440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住危房的就有164户542人。村落里面农舍许多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透风漏雨,土木主体结构早已腐朽。由于缺少资金,包括汪家河村乃至整个化龙堰镇的危房改造,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

2019年,县财政向化龙堰镇提供农村危房改造资金556万元,帮助全镇贫困户278户农户进行危房改造,解决了燃眉之急。

三组农户汪永久一家2口是邹红对口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2年帮扶,这一家人如今有了家庭医生、居民医保、合作社分红、养殖补贴,去年还获得3万元款项用于危房改造,“他们还自筹资金,全家动手建新房。他们家得以脱贫,主要原因就是勤劳。”

走进王永久的新家,他的妻子脸上洋溢着喜悦。更令他高兴的是,3组去年还修通了通组路、串户路,安装了路灯和饮水管道。今日的汪家河,33户D级危房全部改造重建,到9月底,整个化龙堰镇278户农户将彻底解决危房问题。

危改房屋焕然一新

同时得以解决的,还有困扰长顺人多年的吃水难。“这里降水地域不均匀,受气候影响地表水稀少。2016年打了45口井,成井率只有60%,井深近300米才能出水。”该县水务局饮水专班负责人方运涛坦言,部分村常有半年时间在六七公里范围内没有水。

今年,房县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14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其中化龙堰镇投入433.31万元,大到水厂、水泵、净水处理器、输配水管网,小到入户水表、水龙头,把自来水覆盖16村26471人,彻底实现群众“饮水不愁”。

姜兆均忘不了9年前大旱期间,拉着水车给村民供水的景象。如今,这个曾是他心中供水老大难之一的汪家河村,已经实现自来水供水到户。“那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能放心,家中老人孩子都吃上了放心水。”

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病有所医▶▶签约医师进大山“把诊”

“看山不见山,最美汪家河”,“最”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生态良好。常年居住在偏远与世隔绝的山区,给当地人带来不少健康隐患。

“住在山区的农民出行不便,尚未形成看病习惯,往往选择隐忍,导致小病成大病。”来自化龙堰镇中心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何其志,于今年7月再一次来到扶贫对口点汪家河村帮扶。

这位医生所到的汪家河,距离化龙堰镇25公里,是房县极度贫困村之一,下辖7个村民小组2440人。而镇中心卫生院只有30名医护人员,不仅服务本镇居民,还对临近的几个乡镇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担子重。

“以前卫生院医技水平不足,对于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病,都给不出完整的治疗指导方案。”卫生院院长蔡龙说,5名从县城派来的中医全科医生,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据蔡龙介绍,首任帮扶医生何其志在一年时间里,通过亲自临床指导、教学查房200余次,门诊坐诊96天,疑难疾病现场指导20余次,学术讲座16次,带出了一支本土的全科医生团队,还帮助卫生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和中医科。如今,何其志也在中医科坐诊并带教年青医生,他还专门备有一个记事本,对诊疗过的患者情况如数家珍。

截至目前,房县先后派出6名医疗专家帮扶镇中心医院,提供20万元采购医疗设备,派出5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帮扶化龙堰镇人民医院。同时,累计接收该院3名医院院长、医疗骨干到县城进修学习,以“一对一、点对点、院对院”的“传帮带”形式,实施“造血式”医疗扶贫。

“帮扶专家医师给我们当地打造了‘带不走的医疗人员’,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大病不出县城’,防止脱贫户因病返贫。”房县卫生健康局

局长卢启辉说。

劳有所得▶▶鼓励农户走上产业脱贫路

房县历史悠久,有着“诗祖故里”美称。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发展基础仍然制约着其经济发展。

近年来,房县以对口帮扶为契机,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融合,位于化龙堰镇的500亩湖北盈天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精品蔬菜产业基地就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春节前后,产业基地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如今来到这里,蔬菜种植与土地翻整在一望无际的田间同时进行。未来,这个规划面积达千亩蔬菜休闲采摘产业园产业基地,将种植高品质甜西红柿、黄瓜、辣椒、空心菜、南瓜。

“化龙堰镇的蔬菜产业基地分为两部分,一是蔬菜生产,二是观光采摘。”基地项目经理雷臣俊介绍,产业基地还专门聘请有种植经验的“老手”,从蔬菜品种辨识、农用机械操作、有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再到农产品收割,“手把手”教当地农户。

为了让优质的“精品出山”,雷臣俊表示,产业基地还将规划开建冷链物流中心,未来将有能储存50—100吨农产品的冷库,并提供农产品打包分拣,增加农产品的商品性,“新鲜高品质蔬菜,24小时就能抵达北上广销地市场,并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区,打造鄂菜品牌。”

“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规模0.5万吨,产值2000余万元。农户可以获得包括年终分红、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收入,为当地农户增收。”雷臣俊说,增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带来示范效应,给当地农户提供市场销售渠道、收购优质农产品、提供优良种植品种,才能实现产业致富。”

截至目前,化龙堰镇已经先后组织重点企业、商协会到上营、上湾考察5次,引入2家企业落户化龙堰镇,并以产业带动脱贫694人。

随着越来越多来自外地的企业进驻,将先进经营理念带入化龙堰镇,当地农户正放开手脚,争当致富领头羊。“我要把这250多亩‘精品蔬菜’作为龙头,打造上营村设施蔬菜品牌。”上营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签订了合作协议,立志在基地务工早日脱贫。“我要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路。”雷臣俊的湖北盈天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带动3户年轻人回乡创业,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精品蔬菜基地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