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任国荣 | 记忆中的军店古镇

军店镇是个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林茂地厚的好地方。该镇由军马铺、下店子两处合成。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成区辖镇,至今未变。

军店的商业发展,可从唐代说起。据有关史料记载,从唐代开始,这里已是鄂、豫、川、陕的通道枢纽。在军事活动、生产发展、商贸交往的需要下,这里就出现了小饭铺、小旅店、小卖店、熟食店、手工作坊。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了生产、交换、经商的道路。到明洪武后(公元1368——1398年),从陕西、鄂东等地迁来大批移民。一时人丁兴旺,农业生产、手工业作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于是同外地商业往来,日趋频繁起来。外地商人开始来此地收购土特产,本地人也开始经营盐、铁、日用杂品、土特产品……周围四乡的黑白木耳、棉花、药材、手工纺织也涌向小镇。人们以货币或以物易物的形式,开始进行产品交易。这就慢慢形成了军马铺、下店子两个集贸市场。

清末民初该镇已基本上是店连店、铺连铺,家家经营,户户摆摊的状况。有资本较大的纯商户,也有半农半商、半工半商的经营户。并有少数商户也开始经营土地。还有周围四乡农民参与经营。农闲则来,农忙则去。

当时摆摊,开店铺,做熟食的有屠宰铺、饼子铺、豆腐店,手工艺的有鞭炮铺、金银首饰铺,还有锡匠铺、白铁铺、铁匠铺等……少则几家,多则十几家。饭店、旅栈、药铺都相继建起来了。开始进入了财茂商活、兴旺发达的年代。

民国年间抗日战争发生,这里东距战火烽烟较远,但西邻川陕近。自然形成了商业西移的大后方。军店镇的经济,也得到了顺势的发展,形成了商业一条街的繁荣景象。

土特产如黑白木耳、药材、猪鬃、生漆、桐油……都随之加速发展起来了。各店铺也以经商祝福为吉利,注意了外“包装”,立起了颇具特色的商号,实行了“挂牌经营”。各种商号达到了六十余家。如当时商号“吴福泰”:店主吴全信,主营食盐、土产、杂货和中药,还下设了四个分号吴福泰、泰来兴、泰来香、泰和信。管理人员加学徒达二十余人。商业资本达三千余银元,有田地六十余亩。而且更具特色的是吴老板能以“诚信”为本,生财有道,处世有德,善揣人意,近悦远来,生意特别兴隆。

吴全信经商有几个绝招:其一,家中经常备有棺材。凡孤儿寡母、乞丐、死后无力安葬的,他都舍棺收殓,深得人们好评。其二,他的药房“泰春来”号,不仅批零兼营,而且请有名医坐诊。为便于急诊,还在店前立牌,名曰“冲天牌”。上面写道:“若夜间急诊喊门不应就砸牌子”。事实上他的店是“有求必应,有请必到”,很受群众信赖。其三,注重信誉,常施小惠。进购货物,审时度势,公平合理,明码实价。绝不额外挑剔,更不压价抬价。出售货物秤平斗满,童叟无欺。所以,各界人士都愿与吴福泰打交道。其四,在处世交往上,如遇左邻右舍,有难相求,也是有求必应,尽力方便。由于他经营有方,做人有德,所以在商界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还有至今仍受人效仿的,就是他是个“孝子”。他母亲逝世后安葬在住房河对岸的山上。为了能经常看到母亲的坟,就在自己的住房之间,修了一个亭子,名为“望母亭”,很具特色,现在仍然存在,已经成为蛤蟆石街上的一个文物。

吴全信的职业道德和为人品质,对当时的军店商界有很正面的影响作用,也促进了当地商业的发展。该镇商业可分为杂货、中药、饮食、牙行(中介组织)四大类。

杂货店如:何永庆、胡同盛、罗大成、邓长泰、张正顺、双兴茂、赵春泰、邓永盛、谭泰顺、王福顺、王万顺、蔡和兴、尤意兴、吴福泰、泰和信、泰来春、日盛全、邓福昌、长泰民等十九家。

中药业有:泰来信、爱生堂、增寿堂、何顺来、何聚顺、聚顺寿、荣生仁等七家。

牙行有:杨永兴、同泰荣、郭永平、李永生、任天兴、邓永盛、李永丰、张发庭、仪顺民、何良策、贞盛祥、仪顺源、降世盛、邢方科等十五家。

饮食业有:谭吉利、何永昌、马鸿顺、许文元、何健全、同泰荣、刘洪福、胡兴平、昝文华……等二十四家。

当时的军店镇,逢年过节,市场异常繁荣,行商坐商,摆摊设点,过往行人,川流不息,人山人海,挤攘不透。饮食业还有叫卖的喧闹声。军马铺有个刘洪明卖饼子,每天上午就沿街叫卖,高喊:“饼酥、糖饼酥……焦盐饼酥……酥炕炕……”其洪亮之声对河两岸皆可听到,促销气氛相当浓厚。下店子千先的绿豆团(是个有名的老人,人们都知道他是“千先”,名字我都记不得了)、猪油饼、丁大妈的酥炕炕,都是供不应求之物,都是出名的产品。古桥上有“过桥不见桥”的谭家果子店,也算兴旺之处。每年打“料花糖”(糯米做的),一请就是七、八个徒工,昼夜操作,直到七八十年代都还在经营。

还有牛行、猪行。特别是牛行,每年开张之时,人挤牛满。卖牛的来了,不卖牛的也来了(牵牛来助兴)。牛行老板这天还设宴招待,其场面非常红火热闹。每到此时,河南的牛客(买牛的),四川的盐客(买盐的),常年络绎不绝。在那个肩挑背驮的年代,搬运工一行就是十几人。走在前面的领队的(那时叫“代捎”),他只要一叫“嗳呵”,一杵打下(即停休息),后面的人就跟着“打杵”,人与人之间相隔距离都有讲究,远了不行,近了太挤。所以挑担子的人常说:“会走的隔一丈,不会走的跟屁股撞。”这样的物流场面今后怕是永远也看不到了,其扁担、打杵、背笼,也都会进博物馆了。

生产发展促商贸,商贸兴盛促生产。那时候也可说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那个时代的“商贸市场,商风德风”,也值得我们回忆和择优学习。

古镇还有辉煌的革命历史。民国二十年(1931年)贺龙将军,来房建立革命根据地时,刘运坤、任世鸿、高玉明、龙飞田、王义鉴、王守训、汪主祥,都是挺身干革命的名人,有的还是登雪山过草地的长征英雄。龙飞田、王守训、任世鸿是史册留名的英烈和老前辈。解放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更是经济发达,人才辈出,说古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经济繁荣、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一点也不为夸张。

(责任编辑:黎娟)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