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儒家的目标 人类的理想——“诗经解读”之一

 

《诗经》中,有不少诗篇阐述了儒家的理想,其中【诗经·小雅·鱼丽】是此类诗篇的代表。作者在《鱼丽》的六章中,描绘了周武王时期,人们丰衣足食、万物欣欣向荣、人类与大自然一派和谐相处的景象。

 

鱼丽(li2)

 

鱼丽(li2)于罶(liu3),鲿(chang2)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li2)于罶(liu3),鲂(fang2)鱧(li3)。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li2)于罶(liu3),鰋(yan3)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

 

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诗中前三章先描述了用罶(liu3),也就是一种捕鱼的竹笼,捕鱼的场面。鱼的种类多达六种,数量也多,且丽丽(li2)鲜活跃动。鱼在当时是上等的佳肴。鱼如此丰富,则其他可想而知也。接着又讲酒的的味美、量多、醇厚。酒在当时完全是用粮食等农作物酿成的,只有在丰年才可能有大量的粮食供以酿酒。后三章承上前三章,变为每章两句,在进一步强调鱼丰类多时,又强调了捕的鱼都是大小一样的,都是时令的、依时的,表明人们的捕鱼是有季节的、有节制的。整个诗篇洋溢着和乐知足的旋律,把人和万物的良性互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相应的乐谱已失,我们仍会享受到诗中文式变化、文字参差错落而产生的音韵美。

 

诗中呈献出的美好世界不仅仅是古人的理想,也同样是令人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理想,【毛传】在传解这篇诗经时,给出了答案:

 

“太平而后微物众多,取之有时,用之有道,则物莫不多矣。”

 

首先必须是太平之世,这是前提。乱世只可能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故【毛序】讲“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於忧勤,终於逸乐,故美万物盛多”。周文王、周武王的长期德治内外,创立了太平。但治理好人类社会还不够,【毛传】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如何以“德”对待天下万物的具体正确做法:

 

古者不风不暴,不行火。草木不折不芟(shan1),操斧斤,不入山林。豺祭兽然后杀,獭(ta3)祭鱼然后渔,鹰隼(sun3)击,然后罻(wie4)罗设。是以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大夫不麛(mi2)不卵,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gu3),罟(gu3)必四寸,然后入泽梁。故山不童,泽不竭,鸟兽鱼鳖皆得其所然。

 

首先是是取之以时。农历十月孟冬,冬天开始,草木凋零、昆虫开始冬眠,这个季节才可以火烧田中草木以备冬季狩猎及为明年春耕做准备;同样的道理,冬季开始,才能入山大量伐木,而不能在春夏秋三季草木生长的季节砍伐;猎取禽兽也一样要取之以时。豺是一种猛似狼的动物,冬季到来时,其他小动物已生长得膘肥体壮,才开始大规模捕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古人也才开始较大量地狩猎,为冬季做准备;水獭(ta3)在十月大量捕猎鲤鱼时,标志着人们可以开始大量捕鱼;大量设网捕鸟也是在冬初,应在鹰及隼(sun3)大量击食众鸟后。

 

以上既言取之以时,又说取之节度。

 

天子打猎,驱赶群兽时不能四面围死,要网开一面,也就是不能赶尽杀绝;诸侯打猎时不能把猎物成群地杀光;大夫打猎不能猎杀幼兽,不能捕杀孵卵期的鸟禽;捕鱼时,不能捕尽群鱼群,不准把所有鱼一网打尽;百姓捕鱼用网的网眼不能太密,要放过小鱼,只捕大鱼。

 

唯如此,才可能群山不秃,百河不干,鸟兽鱼鳖各得其所。也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此篇诗经中万物众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伦景象。

 

我们伟大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就不仅仅以德治社会,且已经把德行推绎到了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上,德泽万物,惠被百灵。人类与自然如此良性互动的关系不就是今天我们仍至当今世界梦寐以求的吗?

 

大哉,《鱼丽》!

 

材料出处:《毛诗注疏》、《礼记注疏》《诗三家义集疏》、《诗经注析》等。

 

来源: 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长江云)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