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

房县新闻网

喜谈点滴读书情

我高中时有个同桌,总是不爱学习。有次他问英语老师“老师我每天背单词,背完第二天就忘了,背单词还有用吗?”。回答是“这就好像用铅笔在纸上写了字,虽然你用橡皮把字擦掉了,可纸上总还是有点痕迹的吧,至少上面留下了你用力的印子。”

这句话我特别认同,也一直记了下来。

其实老师还给他打了一个比方:“饿了就去吃饭,然而吃了饭过一段时间还是会饿,因此你就不吃饭了吗?”

小时候,我父亲常逼我背古诗古文,尤其是他高兴的时候。

我自然是不愿意的,一来确实贪玩,不愿意沉迷于学习,二来觉得在现实中文言文也用不上多少,三来记性太差,总是背了下句忘上句。

可我还是得背。我背的时候,父亲也在摇头晃脑的重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有时则是: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一句诗我一直记不住。专门留意了一下,原来是“绿蚁新醅酒,” 绿蚁,指绿色泡沫。古代酿酒工艺不够发达导致米酒酿成未滤时,面浮米渣,呈淡绿色,故名。绿蚁就成了酒尤其是劣酒的代言词。

多年后读到杜甫的《对雪》,其中有一句:“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雪,绿,红,炉。我瞬间回想起了父亲一直重复的《问刘十九》,回想起了父亲摇头晃脑的样子,回想起了父亲高兴之时逼我背古诗文的场景。那么温暖,那么感动。

而接下来我想到的是白居易和刘禹铜在大雪纷飞之时对炉饮酒的友谊和杜甫在穷困潦倒时又遇大雪,却连暖身的劣酒和炉火都没有的悲凉。

原来那些我背了下句忘上句的古诗我全都还记得啊。而且理解的更深了。

缘何我要举前两个例子呢?

盖因有人问了我读书有用吗,读课外书有用吗,读了书又不记得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本来想用:读书本来就不是为了有用;为了颜如玉,黄金屋读书太功利;中华之崛起之于周总理的话回复,可转念一想,这样反而是在把书和他越推越远了。

因此我说:读书是必要且有用的。读过和没读过怎会没区别呢?

中考过后,我和几位同学在河堤上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玩牌。背后是文王演易的雕像,前面则是古风古韵的栏杆,栏杆上刻着《诗经》中耳熟能详的诗句:

有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也有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河边风大,吹拂在脸上身上甚是舒服,只可惜牌也被吹的乱飞,再加上天色将晚,没了兴致,收了牌,依然是席地坐在河边吹着风。吹着风我想到了很多东西:

想到了刘邦唱的《大风歌》......

想到了志南和尚的《绝句》......

想到了曾子的理想......

面对这种场景,谁不会感慨万千呢? 45度角仰望天空,某同学深深舒了口气, 他说的是: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啊。天色暗了下来,远处桥上的霓虹灯静静闪烁。

同学A:这桥什么时候建的?

同学B:这灯还挺漂亮。

同学C:我以前怎么没注意到这桥和灯?

同学D:这桥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了。

苏轼对张怀民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何其相似的场景,何其相似的感受,这句初中课本上的话冲击着我的脑海,古人和我想到一块去了。老师要求我们的背这些古文, 除了应付考试, 原来还有其他的用处啊。

散文家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人如其名。一个腹有诗书的人,连他的橘子我们都记得。

恩格斯就已经将人的本质抽象出并概括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你之所以为现在的你,并将这样稳定的一直成为你自己,是你所处的环境、你看过的那些书、遇见过的那些人、经历过的那些事儿以及伴随着这一切过程或有意或无意的思考、(是否经过系统的、有深度的思考等)还有伴随着成为稳定的你自己之前,这一路上所处的社会层级等社会学层面的外延等等。

换句流行的话说就是:你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悲欢离合,最后都变成了你自己。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看的是千军万马,攻城掠地。

现在看《三国演义》,看的是《陈情表》、是《诫子书》、是《登台赋》、是《白马篇》;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是赳赳武夫吴下阿蒙,手不释卷,夜夜苦读,赢得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评价。

看过的书还可能会改变你。看《甄嬛传》,人们喜欢看勾心斗角; 我喜欢看由《洛神赋》改编的《惊鸿舞》,喜欢听出于《诗经》的《凤凰于飞》,特别喜欢剧中出现的一首诗: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没有我以前看过的书,又怎么会有现在的我呢?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蒲松龄也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没有我以前看过的书,又怎么会有现在的这篇文章呢?

回到开头英语老师打的比方: “饿了就去吃饭,然而吃了饭过一段时间还是会饿,因此你就不去吃饭了吗?”

这个问题,就好比,你吃的美食最终都会变成糟粕,那你为什么还要吃呢?

书,和食物,不也很相似吗?

一方面,因为很好吃。另一方面,它们精华的部分会变成营养被你身体吸收。

忘了的,都是糟粕。

书,和食物,也不太相似。

书,

是开胃的,

越吃,

越饿。


作者简介:李隆睿,男,2000年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大一学生。

(责任编辑:赵娇)

  • 房县新闻网微信

  • 今日房县网微信

  • 云上房县客户端